学习活动设计

(三)学习活动设计

课时安排:9课时。

【任务一:跨媒介传播中各种媒介元素的综合运用】

第一至三课时

1.口语

赵英民,你平安回来,我承担一年家务。

妈妈是去打怪兽。

2.标语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躺家里总比躺ICU强。

出门不戴口罩,等于在病毒里裸奔。

现在请吃的饭都是鸿门宴。

今年上门,明年上坟。

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

故意隐瞒、不主动自行隔离,断子绝孙。

3.漫画

热干面加油(漫画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们,守在隔离病房窗外,为病床上的热干面加油鼓劲!)“谢谢哈尔滨红肠、大闸蟹、小鸡炖蘑菇、烩面、肉夹馍、大葱、生煎包、驴打滚、煎饼果子、小笼包、臭豆腐、佛跳墙、火锅、虾饺、瓦罐汤、烤串,热干面一定会好起来的!”

4.书信

武汉二十九中学陈琪方写给患者的公开信节选:

在我的世界里面,我的妈妈和外公是很能行的,我把他们借给你们了,他们能顶起我的这个家,那同样就可顶起患者的这片天。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女医生张旃副教授书写现代版“与夫书”节选:

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

我是主任医师、教授,是高层次人才。我是一个有着25年多工作经历和15年党龄的党员,为了起到一个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尽到一个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的应有职责。现在病毒肆虐,我自愿报名申请加入医院的各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5.歌曲

播放歌曲《武汉,你好吗》《为了谁》

6.影视作品

播放宣传片《武汉,加油》《英雄之城》。

教师总结:通常,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均可以作为独立的信息载体,但两种载体的配合使用,如文字和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可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文字消息:报道新闻的主要事实。

文字评论:用最具有代表性的评论对新闻进行解读与评析,加深人们对新闻事实的认识。

新闻照片:加深人们对新闻的某个人物、某个场景或某个瞬间等的直观印象,补充文字新闻中没有出现的信息,烘托气氛,吸引人们的注意。

新闻图表:将文字新闻中的一些抽象概念或数字直观表现出来。

动画:模拟某些过程或现场,弥补由于第一手影像资料不足带来的缺憾。

音频:用当事人、目击者等的述说来证实新闻,或用新闻现场的音像素材增强现场感与感染力。

视频:提供全方位的直观感受,增强新闻的真实性。

【任务二:善用多媒介】

第四至六课时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变得快速、简易。通过日趋融合的各种媒介,人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获取信息,还可以亲身参与信息传播,发出自己的声音。学校近期拟举办一次感恩的心——致敬新冠肺炎期间逆行的英雄,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参加这一活动。小组合作,为班级写一个跨媒介宣传推广方案。

(1)确定宣传主题、目标受众和媒介种类。每小组选择一种媒介,集中力量宣传,充分发挥每种媒介在宣传功能上的优势,例如校报、校广播台、校电视台等。

(2)设计宣传方案,拟写宣传语,确定图片、音视频材料的使用策略等。要根据所选媒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例如,在学校电视台播放宣传短片,要设计短片的画面内容,撰写画外音文稿;进行网络直播,要选择恰当的直播场地,撰写直播内容的脚本;使用网络公众号,则要拟写有吸引力的标题和可读性较强的文章,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图片或视频。

(3)根据受众情况和媒介特点,选择最佳发布时间。因为是校园活动,主要受众是老师同学,所以如使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可以选择课间、午休时发布信息;如使用网络推广,则应选择晚上或周末发布信息。此外,还要注意把握宣传的频率,频率过高,容易使受众厌烦;频率过低,又达不到宣传效果。

(4)多媒介的运用可以充分自主化、个性化,但同时我们要有媒介使用的自律性,不做“标题党”,不夸大宣传,更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例:写宣传标语粘贴在班级和学校、办一期“最美逆行者”主题的黑板报、做一次相关主题的校园广播、画海报、画漫画、给英雄们写信、创作一首诗或一首歌等。

活动案例展示:《武汉莫慌,我们等你》城市宣传片里的写作方式。(见表1)

表1 案例展示

培根曾说:“思想是卷着的绣毯,而语言是打开的绣毯。”如何挑选典型的细节并更好地组织,以此打开文字这张“绣毯”。根据宣传片的内容,重点向学生介绍细节描写的三类方法,见表2。

表2 细节描写

在细节描写环节,我还举了一些名家事例。例如,贾平凹曾经告诉他的女儿,要把成语还原了来写。如把“天高云淡”写成“天很高,没有云,没有雾,连一丝灰尘也没有,清清朗朗的天空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在巧用修辞环节,海子诗言:“我轻轻走过去关上窗,我的手扶着自己,像清风扶着空空的杯子。”于是,学生们根据《武汉莫慌,我们等你》城市宣传片的脚本进行细节的修改练习。

不吵,不堵车,晚上七点,像凌晨三点。武汉,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热闹被病毒藏起来了,每个人和每个人,都隔开了很远。还有多久,才可以脱下口罩,面对面问一声:“吃了没?”

疫情从武汉到全国,支援从全国到武汉,你看,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每一种爱,都刻进武汉的心脏,他们不顾生命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只有一个目的:把武汉还给我们,把我们还给武汉。别怕,再等一等。等这个城市重新按下播放键,等地铁里的人多到挤不上这一班,等大排档里的人吵到必须扯着嗓子说话,等武大看樱花的人比樱花还多,等过早抢不到最爱的那碗热干面,等汽车把二桥堵得望不到头,我们可以笑着飙一句:我信了你的邪。武汉,我们等你,也请我们等等武汉!

【任务三:练就一双慧眼——辨识媒介信息】

第七至九课时

活动一 慧眼辨真假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否通过眼神传播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男子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以通过眼神传播,看一眼就能得病,感染上就会死”,引发网民关注。经网警核查,网民张某某酒后为博取他人关注,故意夸大事实,自行编造并发布了上述谣言信息。警方依法对张某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

2.采用雾化手段能否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误解!雾化只是一种手段,关键是用什么药,雾化本身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并不起作用,必须配以药物治疗。

3.口罩经电蒸汽熨斗熨烫后能否重复使用

绝对不行!医用外科口罩在出厂前已消毒,可直接佩戴。这种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不可重复使用。

4.是否口罩越厚,防病毒效果越好

医用外科口罩摸上去比较薄,但防护效果却很好。阻水层、过滤层、吸湿层这三层有效阻挡了病毒入侵。而市面上一般的棉布口罩,虽然厚实,但基本不具备预防传染病的作用,不可靠。

5.北京1000个药房是否每天投放300万个口罩

网上流传一条消息,北京市2月3日起全市1000个药房网点投放口罩,统一4毛6分一个,10个一包。每天全市投放300万个,每个点3000多个,另附朝阳区50家投放口罩的药房网点信息。经查证,该消息所附药店名单中,一些药店并没有接到投放口罩的通知,同时搜索发现广州、上海等多地也曾出现过同样的信息,均已被辟谣。

6.长沙是否禁止私家车辆出行

一则“长沙城区将于3日24时后将所有路口红绿灯24小时设置成红灯,除特种车辆外,禁止私家车出行……”的信息在网上流传。

长沙市交警部门表示,该说法系谣言。长沙并未实行将红绿灯全部设置为红灯、禁止私家车出行的举措,全市各城区的红绿灯全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车辆也可以正常行驶。如果市民遇上红绿灯故障,可以拨打122报警。

7.三亚是否拒收湖北籍旅客

三亚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表示,该传言不实。按照《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启动海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的通知》,三亚市实行了严格规范的管控措施。该管控措施针对的是来自疫情重点地区和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并非网传的拒收所有持有湖北身份证的旅客。对于已经进入三亚的疫情重点地区和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人员,实施14天医学隔离观察措施。

8.双黄连口服液是否对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有效

据中国科学院1月31日晚发布,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所经过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 V)。消息一经发布,网上的双黄连口服液瞬间卖到“断货”。

9.吸烟能否防止病毒感染

有传言称,抽烟对抵抗2003年的SARS起了作用,对这一次抵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有用。

10.盐水漱口能否预防感染

钟南山院士团队公开辟谣:盐水漱口有利于清洁口腔和咽喉,对于咽喉炎有帮助。但是新型冠状病毒侵犯的部位在呼吸道,漱口没有办法清洁呼吸道。

11.新冠肺炎治愈后是否不会再感染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詹庆元主任介绍,从一般的病毒感染规律来看,感染后都会产生抗体,但有的抗体持续时间可能不长。痊愈的患者还是有再感染的风险,因此治愈患者也应该加强防护。

12.猫狗是否会传播新型冠状病毒

该消息已被辟谣。针对“宠物是否会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回应: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狗猫等宠物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13.婴儿是否不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网传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婴幼儿不易感。该消息已被辟谣。据央视新闻报道,2020年1月26日18时至21时,北京新增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其中有一名9个月大女婴,为首个确诊的婴儿感染者。此后,安徽也有婴儿被感染的报道。

14.世卫组织是否宣布中国为疫区

传言世卫组织认定中国为疫区,将影响跨境贸易和旅游,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是真的吗?该消息已被辟谣。据央视新闻微博,世卫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并再次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举措。

活动二 如何练就一双慧眼

一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从短袍里掏出一个苹果:“大家集中精力,嗅闻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举着苹果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几位同学回答:“我闻到了淡淡的苹果香味!”其他学生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苏格拉底再次举着苹果从学生丛中走过,“请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闻空气中的味道。”回到讲台,他问:“大家闻到苹果的味道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闻到了!”苏格拉底说:“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假苹果。”其实,我们都很喜欢随大流,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很有主见,其实恰恰相反——我们习惯依附于他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习惯跟随别人瞎起哄,没有自己的主见;习惯人云亦云,没有判断事情真伪的能力。

《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刊出后,我们毫不琢磨思考,立马随手转发。《罗尔有三套房产,是两家公司法人代表》一刊出,我们又纷纷调转枪头,骂得罗尔体无完肤。《罗尔说“罗尔事件”》一刊出,我们又无比同情罗尔,觉得“善良是伪装不出来的”。《对罗尔的宽容,是对好心人的犯罪》一刊出,我们又觉得罗尔可恨,损害了本来就脆弱的社会诚信。诸如此类的事件不胜枚举,我们人云亦云,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报道中成了成了墙头草,到处倒。如何练就一双慧眼呢?

1.遇到一件事情,想到的问题

(1)这个事情有没有证据和理由支撑?

(2)这个理由或逻辑是否能够推出结论?

(3)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某种价值观念假设?

(4)其中的证据事实是否能有效支撑理由?

(5)是否存在隐藏或模糊不利的证据或事实?

2.如果你不能明确判定,那就请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轻易下结论。

(2)不要急于站队。

(3)不要轻易评价别人。

(4)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评论左右。

(5)不要随便说什么感同身受。

师生总结:钟南山院士被传染、北京协和医院中的感染者逃跑、吸烟能防病毒感染、喝板蓝根和熏醋可以预防肺炎、吃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些人打着科学的旗号传播类似“伪科学”的信息,不仅误导了大众,也扰乱了抗击疫情的公共秩序。

“素养”在媒介教育研究领域被引申为使用媒介和利用媒介的一种能力。很多研究者认为,就像具备识字、阅读写作能力一样,当今时代个体必须还要具备多种能力,即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评估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能力。自21世纪初以来,飞速发展的大众媒介让人们迅速意识到,除了需要具备对平面媒介所使用的文字的解读能力之外,也需要具备对其他媒介内容相应的解读能力,并就此提出了“屏幕素养”“图像素养”“电视素养”“网络素养”等一系列有关媒介使用能力的概念。随着新的媒介技术的不断推出,类似的概念还将继续涌现,媒介素养的范围也将不断拓宽。

“媒介素养”主要指的是人们能够科学地认识媒介,理性地选择与接触媒介,正确有效地理解媒介内容,能够积极、主动面对并分析、判断和传播各类媒介信息的能力。它是信息时代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素养的整体水平也体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文明程度与文化发展状况。

结尾:涵养媒介素养,才有最美和声。疫情期间,日本援助中国的物资上写着“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只是一句唐诗,让不少人看到了一种文明感。这种文明感,在乎语言的体面、情感的深刻、行为的得体;这种文明感又恰是疫情发展到当下,网络时代急需强调之事。诗终究是诗,标语也终究是标语,只是背后的思维模式与文明感,更发人深省。这种文明感是对法治的信仰,与同胞的共情,对个体权利的尊重。新冠肺炎的突然暴发,事态紧急,跨媒介的报道与宣传更应体现善意、体谅、同情……美好的事物自有它的韧性与穿透力,在疫情仍在持续之际,我们一定不能放松文明社会必须坚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