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设计
课时安排:9课时
【任务一:研读优秀范文,找准文体特点】(3课时)
第一、二课时
阅读《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谏逐客书》《与妻书》。
活动一
结合补充资料,了解这4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明确作者写作文章的目的、场合和对象,完成下列表格(表1)。
表1 写作背景
活动二
分析下面的句子,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复杂情感。
(1)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卑劣行径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芒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4)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与妻书》)
活动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本单元的4篇课文的作者分别肩负着怎样的责任和使命?结合提供的对读资料,分别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完成下面的表格(表2)。
表2 责任和任务
活动四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有演讲词、悼词、奏疏和书信,请分别用4个字概括文章的语言风格,并从内容、词语、句式和修辞等方面思考这样的表达效果是如何形成的。每个小组可挑选一篇文章进行具体赏析,撰写语言梳理与探究的札记,并根据评价量表(表3)进行打分。
表3 评价量表
续表
第三课时
精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活动五
这两篇文章之间有着很多相互呼应的地方,这也正是两位革命导师在思想上的契合和共通之处,请把这些相同之处找出来,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想和抱负。
活动六
马克思认为1848年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接下来却宕开一笔,讨论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恩格斯认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却在演讲中先评价他作为“科学家”的一面。分别梳理两篇文章的思路,分析文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演讲的结构。
活动七
假如你是马克思,你在《人民报》的创刊纪念会上会如何发表演说?假如你是恩格斯,你在马克思的墓前会如何发表讲话?请你带入马克思或者恩格斯的情境,在小组内模拟一次演说。
【任务二:学习写作讲稿,开展演讲活动】(4课时)
第四课时
借助补充材料和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演讲的特点,学会撰写演讲稿的方法。
活动一
利用课外时间,观看优秀演讲的视频资料,阅读自己较为感兴趣的演讲文稿。
活动二
以熊浩的演讲《家国天下》为例,从结构、语言、表达、立意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说说这篇演讲好在哪里。
活动三
借助总结出的这些优秀演讲的特点,将《谏逐客书》改写为一篇演讲稿。
第五、六课时
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确定演讲稿内容,以“抱负与使命”为主题进行演讲稿写作。
活动四
课外自行通过网络、报刊等途径了解当前社会中较为热点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就某一个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课上组织小组讨论,在组内分享自己的资料和思考。
(1)马克思认为,技术创新是社会关系发生变革的物质技术力量,必将引起社会关系的改变。这种改变将促进社会产生变革,你同意吗?如果同意,那社会将会发生怎样的变革呢?
(2)网络信息技术有没有可能拆除社会结构的屏障?按理说,无论高低贵贱,大家都可以平等地获取信息,非常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鸿沟、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公平。可是社会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不是,那原因又是什么呢?
(3)钟南山院士的儿子近日因为使用奢侈品皮带引来议论。明星网红挥金如土的生活似乎理所应当,而身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钟南山之子钟帏德只是因为使用了一条价值6000元的奢侈品皮带就被众多网友指责“不朴素”“估计是个领导”“该查查他们家了”。就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调查这些社会现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A.这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B.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C.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你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做些什么?
D.如果无法改善这些现象,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活动五
根据任务1的交流讨论结果,以“抱负与使命”为话题,写一篇演讲词。要求:以某一社会现象或问题为出发点,进行深入剖析,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办法,不少于800字。
活动六
以小组为单位,交换演讲稿,根据以下“演讲稿评价表”(表4)进行打分,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将演讲稿交还本人,根据评价意见对自己的演讲稿进行修改。要求:评价要客观公正,提出的修改意见要具有针对性。
表4 演讲稿评价表
活动七
每小组推选出一人参加班级演讲活动。被推举人要做好充分的演讲准备工作,其他小组成员要积极参与到准备工作中去。
第七课时
开展演讲活动,对演讲效果进行评价。
活动八
开展演讲活动,由每位小组评选出的代表在班级发表演讲。
活动九
运用演讲效果评价表(表5)对每位演讲者的演讲效果做出评价。
表5 演讲效果评价表
续表
【任务三:补充专业知识,书写活动反思】(2课时)
第八课时
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演讲专业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对“演讲”的理解和认识。
活动一
教师事先摘选一些较为优秀、为人认可的演讲指导类书籍中的重点内容,制作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
活动二
播放视频《TED演讲:如何做一场有感染力的演讲》,提示学生观看时摘录重要信息。
第九课时
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结合演讲活动过程,做出总结和反思。
活动三
总结本单元学习收获。总结内容可包括课文学习感悟、演讲稿书写方法、修辞与语体之间的关系、演讲技能总结、对“抱负与使命”的理解等。
活动四
反思本单元学习的不足。反思可从以下角度入手:对课文内容是否还有难以理解的部分?在演讲稿写作中遇到了怎样的问题?是否通过课堂和课下的学习已经解决?通过学习你认为自己的演讲技能是否得到提升?如果有,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升?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你觉得该如何解决?
以上内容可以以书面方式提交,作为学习效果反馈上交给教师。教师可针对具体情况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