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评价建议

(二)评价建议

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任务一:漫步青春走廊,感悟青春之美】

1.第一课时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这是一首词,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进行反复诵读,围绕“意象”和“语言”来鉴赏诗词。其次,让学生搜集有关毛泽东的信息,加深对伟大革命家、作家的了解。同时延伸阅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感受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2.第二、三课时主要学习中外的四首诗歌

对诗歌的学习首先要反复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感知诗歌的节奏。其次采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解读诗歌的基本内涵。最后要着重分析诗歌中描绘的“意象”,从而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1)在学习前两首中国现代新诗时,学生必须知道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所发生的两件重大事情:“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着重了解“五四运动”对当时的爱国青年所造成的重要影响。然后结合诗人的性格特征来解读诗歌,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传递的情感。

(2)在学习后面两首诗歌时,学生要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一些重要意象,明确这些意象的特点。解读诗歌,体会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递出什么样的情思。

3.第四课时是比较鉴赏,归纳整合

(1)“意象”作为诗歌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着重分析4首诗歌中所描绘的不同意象,解读这些意象所寄托的情感。

(2)四首诗歌所传递的主题比较类似,都是以“礼赞青春”为主题;但是运用的手法却各不相同,比较其风格的异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诗歌创作的手法。

(3)中国新诗是在特定时期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厘清中国新诗的发展脉络,便于让学生理解文学的包容性、时代性。

4.第五、六课时是学习两篇现代小说

小说的三要素由环境、人物形象和具体的情节共同构成,学生可以根据这三个要素来解读文本。

这两篇小说中描写的故事都比较短小细微,但描写都很深入,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具体。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就凸显了“人性真善美”的大主题,因此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对两篇小说进行解读,着重分析文中细节描写的地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任务二:撰写青春宣言,抒发青春情怀】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要求我们不仅要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提升审美鉴赏能力,还要求我们要从事文学创作,提升创造能力。因此这一部分主要完成学习任务群的另一目标,即进行文学创作。学生在掌握诗歌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结合统编教材第30页“学写诗歌”的基本要求,归纳总结出诗歌写作的基本要点为情感、形象、韵律以及语言。明确一首优秀的诗歌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新诗,都要求满足以上要点。

(2)“理论指导实践”,结合诗歌写作的要点,同时结合自身的体会,撰写“我”的青春宣言,完成写作实践任务。

(3)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相应的反馈,指出诗歌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完善。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汇总,编辑一本诗集作为学生青春的纪念。还可以指导学生的作品在杂志上进行发表。

(4)尊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以“从文学走来·悟青春之美”为主题的活动,不仅能让同学们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到青春的火热与美丽,激发他们对青春的热爱,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亦能增强班级间的团结与合作。

(鄂州市葛店高级中学 杨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