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设计

(三)学习活动设计

课时安排:9课时。

【任务一:激趣导读,走近红楼】

第一、二课时

活动一 

1.讲讲你所知道的“红楼”故事

古人云:“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同学们,《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历久弥新的文化经典,可能有部分同学读过《红楼梦》或与之相关的文字,也许有人看过电视剧。那么,你对这部作品了解多少呢?请用简练的语言把你所知道的红楼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由部分学生口头叙述,激起所有学生对这部作品的兴趣。)

2.初探宝黛爱情

诵读《红楼梦》中《终身误》《枉凝眉》两首曲词,思考:

(1)在《终身误》这支曲子中,我们可以将宝黛钗的爱情归结为哪两个故事?贾宝玉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2)从《枉凝眉》的歌词来看,两情相悦的宝黛爱情发展顺利吗?歌词暗示了宝黛爱情怎样的结局?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二 

作为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的回目犹如小说的“眼睛”,简练工整,精要地概括了各回的主要内容。在整本书阅读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初读回目以梳理整本书内容及主线的方法。老师选择一些含有贾府环境及运势变化和含有众女儿称呼及命运走向的回目,让学生品读关键词,从而把握小说的网状结构,厘清其主线。

活动三 

《红楼梦》的前五回是全书的序幕,也是全书的总纲。细读前五回,通览全书格局,了解《红楼梦》的整体结构,对红楼人物有初步认识,为精读文本、品析人物、领悟作品内涵奠定基础。

1.绘制人物关系图

《红楼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在第二回里,作者借冷子兴之口,大致介绍了荣、宁二府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第三回,又借林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到了第四回,作者更是一并托出四大家族盘根错节的关联。请学生以此为线索,绘制《红楼梦》荣、宁二府主要人物的关系图,在班级内展示。

2.绘制贾府平面地图

根据林黛玉进贾府后的行踪及见闻绘制“荣国府平面图”,并在图中标出林黛玉的行动轨迹,分析她为什么要走这样的路线。

3.制作金陵十二钗花名册

“金陵十二钗”正册包括哪些人?副册、又副册可能包括哪些人?了解判词中的典故和修辞,分析人物的发展和结局,完成下面的“金陵十二钗”花名册(表1)。

表1 “金陵十二钗”花名册

活动四 

《红楼梦》篇幅较长,通读全书的任务主要安排在课外和假期完成,贯穿在两个学期之中,可将阅读任务分解,以填写阅读任务清单的形式记录学生的阅读进度,了解阅读情况,鼓励学生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疑惑,便于老师适时引导、解疑和督促(表2)。

表2 阅读任务清单

设计说明:任务一是针对整本书阅读而设计的导读课。《红楼梦》篇幅长,章回多,情节密,人物众,学生初读可能有些摸不着头脑,因而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在阅读整本书之前,以“宝黛爱情”这个学生们既熟悉又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激起他们探究的热情,从而产生要读完整本书的浓厚兴趣。然后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梳理《红楼梦》全书的内容及主线,并制订阅读计划,为后期的自主阅读打好基础。

【任务二:精读细品,畅游红楼】

第三、四课时

《红楼梦》是一部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曹雪芹用生花妙笔着力刻画了一群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年,让他们在大观园这个理想王国里尽情展现丰富多彩的青春。虽然跨越几百年,这部作品在思想情感上仍接近高中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所以,在学生通读整本书,并完成了“两图一册”等基础性学习任务之后,可以“大观园里的悲欢琐事”为专题进行研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审辨式细读和整合式学习,更深入地了解《红楼梦》的叙事艺术,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促进精神的成长,并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阅读重点篇目】

黛玉半含酸(第8回)、共读西厢(第23回)、黛玉葬花(第27回)、宝钗扑蝶(第27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第30回)、晴雯撕扇(第31回)、诉肺腑(第32回)、宝玉挨打(第33回)、钗黛探望宝玉(第34回)、海棠结社(第37回)、湘云醉卧(第62回)、抄检大观园(第74回)、晴雯之死(第78回)、黛玉之死(第98回)。

活动一 

青春,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词汇,它会让人联想到靓丽、朝气、自由、成长、理想、爱情等。在传统的封建社会里,其实是没有青春可言的,十五六岁的少年,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但在大观园里是个例外,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个性鲜明,并且勇敢做自己,心中充满诗情画意。他们常常聚在一起,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对美的感悟、对人生的向往、对岁月的感叹。诗,让他们思绪飞扬,忘却生活的琐碎,进入一个理想化的风雅境界。

读完《红楼梦》之后,学校要以“红楼里的诗意青春”为主题举办读书活动,请以班级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

1.《红楼梦》诗词品鉴会

大观园中的少女们多次结社吟诗,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反映人物情趣个性的诗词曲赋。请选出你最喜欢一首诗词,细读品味,并撰写一则短评,在班级内交流。

2.评选“大观园最佳诗人”

宝钗和黛玉是大观园中最出众的才女,在多次诗社活动中都是难分伯仲。如果评选“大观园最佳诗人”,你会将选票投给钗黛中的哪一位?比较她们的代表作品以及作诗的态度和场合,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3.谁的青春最出彩

天真烂漫、自由率性、轻松活泼,大观园女儿们的生活充满绚丽的青春色彩。读完《红楼梦》,一些经典的人物和画面在我们脑海里挥之不去,比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共读西厢、晴雯撕扇、湘云醉卧等,班级要进行“《红楼梦》最出彩的青春人物”评选,你会选择给谁投票呢?请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第五课时

活动二 

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是在《红楼梦》里,青春儿女们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心事,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他们的青春,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悲伤。

1.诉心声—代宝玉发朋友圈

随着微信的普及,发朋友圈成为现代人常用的一种交际方式,随时记录自己的生活随感,分享给朋友们,让他们见证自己的成长。

贾宝玉虽然出身显赫,锦衣玉食,在贾府中深得祖母的宠爱,在大观园中深受姐妹们的喜爱,可是你知道吗,宝玉也有成长的烦恼,他为朋友的离别而难过,为不被人理解而痛苦,为爱情的波折而困惑,为不得不受到现实的羁绊而烦恼……假如他生活在现代社会,也喜欢用发朋友圈的方式来倾诉心声,那么,他会如何表达呢?他的朋友们又会如何回应呢?请你结合《红楼梦》相关情节,替贾宝玉发一次朋友圈,诉说他的成长烦恼。

提示:①宝玉挨打之后;②金钏投井之后;③晴雯被逐出大观园之后;④因“金麒麟”和黛玉发生口角之后。

2.吟悲情——解黛玉心语

结社作诗,既是大观园中少男少女的游戏项目,也是小说人物个性的真实写照。而众姐妹中,最富有诗性的当属林黛玉。《葬花吟》《题帕三绝》《咏白海棠》等诗歌,既暗含了黛玉孤标傲世的人生态度,也流露着黛玉风露清愁的情感特色。因此,可以通过读黛玉诗词来理解其人格追求及情感意蕴。

(1)《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请细读《葬花吟》,比较“落花”的特点与“葬花人”的相似性,探究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2)在《葬花吟》中,林黛玉除了感叹自己的身世遭遇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思想情感的寄托?请你结合诗句进行解读,写一则600字左右的短评,在班级交流。

第六课时

活动三 

爱情,是青春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大观园这个“秘密的青春王国”里,最亮丽的一抹色彩就是宝黛爱情,它是在耳鬓厮磨中自然萌发的,心灵相通,情投意合,至死不渝。它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双重束缚下成长起来的对美好青春、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追求,是超越了世俗、超越了欲望的真正的浪漫。然而,浪漫的爱,既是青春的盛宴,又是青春的酷刑。宝玉的泛爱,宝钗的金锁,湘云的金麒麟,让身体怯弱、寄人篱下而无人做主的黛玉对爱情的未来充满了迷茫与不安,这种不安化为了宝黛日常生活的一次次争吵,化为了宝黛钗之间微妙的纠葛,也使这段感情在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又漫长的过程之后,走向悲剧的结局。

1.感受浪漫爱情

(1)精读“黛玉含酸”“共读西厢”“诉肺腑”“钗黛探望宝玉”“赠帕题诗”“黛玉焚稿”等情节,梳理宝黛爱情的发展过程,并探究其不同于流俗的地方。

(2)精读“羞笼红麝串”“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钗探宝玉”“黛亡钗嫁”等情节,体会宝玉、宝钗情感关系的悲剧意蕴。

(3)精读第32回“诉肺腑”和第34回“钗黛探望宝玉”,根据宝玉对钗黛的不同评价,以及二人不同的言行举止,分析宝玉对钗黛二人不同的情感态度。

2.“假如我是贾宝玉”

在红楼群芳中,薛宝钗和林黛玉是出类拔萃的并世双姝:一个雍容华贵,博学多才;一个风流袅娜,锦心绣口。但在读者的心中,孰优孰劣的争辩从来没有停止过。如果你是贾宝玉,你会选择谁作为恋爱对象呢?请说说你的选择和理由。

(可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和复杂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在宝钗黛的爱情纠葛中领悟爱情的真谛。)

第七课时

活动四 

大观园是一个秘密的青春王国,是少男少女的人间乐园,寄寓了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理想,它干净、娴雅、脱俗,这里人与人相亲相爱,主仆间没有等级差别,没有功名利禄的干扰,也没有外界的污浊恶臭。但它毕竟只是作者理想的存在,是精神的乌托邦,它依托贾府现实环境而存在,不可避免地受世俗侵扰,最终的命运是归于毁灭。这也正是《红楼梦》悲剧精神的核心之所在。

1.“抄检大观园”情况调查

《红楼梦》第74回“抄检大观园”实际上是封建主子对年轻女奴们的一次血腥镇压,是封建礼教对美好青春的一次大围剿,许多清纯善良、年轻美丽、聪明活泼的丫鬟或被驱逐或被逼死,青春王国被摧毁,贾府也从此走向败落。

精明能干的探春,对青春无辜被戕害充满义愤,对贾府的兴衰满怀忧虑,决定对这次抄捡行动做一番调查,下面是她拟写的一则调查报告,请你根据小说的相关内容加以补充完善(表3)。

表3 “抄捡大观园”情况调查报告

2.代拟绝笔信

大观园中的很多女子都是带着遗憾、冤屈和愤懑离开人世的,比如晴雯、黛玉、司棋、金钏等,如果她们离世前要留下一封绝笔信,来诉说自己悲苦的人生,你认为她们分别会选择向谁倾诉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位人物,以她的口吻代拟一封绝笔信。

提示:晴雯写给宝玉的绝笔信、黛玉写给宝玉的绝笔信、金钏写给王夫人的绝笔信、司棋写给母亲的绝笔信……

(金钏、晴雯、司棋、黛玉等人是大观园中青春人物的典型代表,她们的死亡体现了黑暗势力对美好青春的无情扼杀,而代拟绝笔信,模拟小说人物直接倾诉自己的心声,表达对黑暗世界的不满,能增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了解,从而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3.赏析《芙蓉女儿诔》

有人说,贾宝玉写作《芙蓉女儿诔》,可谓声声泪,字字血,不仅是对晴雯的哀悼,更是对林黛玉及大观园里所有冰雪般纯洁、花月般美丽、金玉般尊贵的青春生命的祭悼挽歌。你赞成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大观园中其他女儿的命运,给这篇诔文写一则600字以上的短评,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说明:任务二主要是指导学生对作品的重要章回进行精读细品,通过多篇整合的阅读模式,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故事发展情节线上动态立体地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并在研读中,培养科学分析的理性思维。通过品鉴大观园儿女们写作的诗词,感受他们自由率性、天真活泼的个性和诗意流淌的美妙青春;顺着宝黛爱情这条主线,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细致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技法;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和复杂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在宝钗黛的爱情纠葛中领悟爱情的真谛,促进精神的自我成长;通过精读“抄捡大观园”这一经典情节,感慨美好青春的消亡,感受黑暗势力的腐朽与罪恶,体会作品“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用意,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任务三:深思细探,感悟红楼】

第八课时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阅读《红楼梦》,每个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在对《红楼梦》进行通读和研读之后,还需要整理、固化、表达自己个性化的阅读感悟,并将阅读成果进行展示。

活动一 

大观园是一个虚构的理想世界,也是一部真实的人生启示录。读完《红楼梦》,回忆了大观园里的青春往事,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感悟。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以下任务中任选两项,将阅读感悟整理成文字,在小组内交流,并择优在班级阅读成果中展示。

1.青春是一首含泪的诗

青春是美好的,它充满欢笑,也满怀忧伤;它给人希望,也带来幻灭的苦痛。读完大观园里的青春故事,你有怎样的领悟呢?请用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对青春的感悟(字数不限)。

2.我想握住你的手

大观园里的青春往事,或喜或悲;大观园里人物,性格各异。但总有那么一个人深深触动了你的心,如果让你以他为友,给他安慰,或向他倾诉,请选择一个人物,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给他(她)写一封信(800字以上)。

3.我的青春我做主

虽然生于开放多元的现代社会,但青春的你我,也许依然无法摆脱思想的层层禁锢,比如世俗的眼光、父母的期待、道德的约束等,那么我们该活出一种怎样的精神姿态呢?是像林黛玉、晴雯一样坚持自我,还是像薛宝钗、袭人一样圆融妥协?请写一则800字以上的读书札记表达你的观点。

4.谈谈我的爱情观

黛玉病逝魂断潇湘,宝玉出家看破红尘,宝钗落寞独守空房……大观园里的儿女们为爱情拼尽全力,依然无法避免悲剧的结局。虽世异时移,但数百年后宝钗黛式的爱情故事,依然在现实世界不断上演。有人说,宝钗是生活,黛玉是理想。那么我们是执着于理想,还是屈从于生活呢?生活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或许能从宝钗黛的爱情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请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读后感,表达你对爱情的领悟。

第九课时

活动二 

阅读完《红楼梦》这部博大精深的巨著,请自定主题,撰写研究性论文一篇,对整本书进行鉴赏与评价,字数1500以上,可查阅资料,参考借鉴,形成自己的观点,但引用别人的话要注明。

选题参考:

(1)人物赏析类:如《大观园中的少女诗人——林黛玉》《我看凤姐之“辣”》《说说袭人的奴性》《我眼中的黛玉“不完美”》《我喜欢××的几个理由》《浅谈薛宝钗的“中庸之道”》《刘姥姥:贾府兴衰的一面镜子》等。

(2)艺术鉴赏类:如《〈葬花吟〉赏析》《红楼中的饮食文化》《浅谈黛玉诗词的象征性》《“手帕”在宝黛爱情中的妙用》《浅谈〈红楼梦〉中的梦境》等。

(3)问题探究类:如《宝玉为何赠送黛玉两块旧帕子》《黛玉为何视宝玉为“知己”》《贾宝玉为何两次摔玉》等。

(4)想象创作类:如《假如我和××生活一天》《我给××当丫鬟/小厮》《假如我是××》等。

设计说明:任务三是对本单元学习的总结。在对《红楼梦》整本书进行研读之后,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抒写个性化的阅读感悟,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在相互交流中深入思考,对作品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符合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另外,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综合性的研究论文,是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的总结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