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唱自然,独抒性灵——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

吟唱自然,独抒性灵——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

清风拂袖过,弦音抚琴生。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世俗的浮华,心灵的一片净土在这里找到——平如镜的水面在这里静养,俊而秀气的山峰在这里休憩,静谧的丛林在这里吮吸,高飞的鸟儿在这里遨游……湛蓝的天空深情地挽着白云看着这和谐的大地。宜人的、宁谧的、动人的、深情的,令人久久回味。

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而大自然也已深深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人类心灵的寄托。“吟唱自然,独抒性灵”是我们设计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一个学习单元。本单元选取的5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在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的描写中徜徉,既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又能够领会深厚的人文内涵。

通过文学作品对自然的描写与反观自然,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体会民族审美心理,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反复咀嚼,感受作品文辞之美。

提升审美品位,包括学习文辞美、感受景物美、体悟情思美。学习作者欣赏与表现自然的角度、方法。通过文学作品对自然的描写与反观自然,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是3篇现当代写景抒情散文;苏轼的《赤壁赋》和姚鼐的《登泰山记》是2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在感知、鉴赏不同的自然景色时,能发现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把握不同自然景色的特点与作者的阅历、知识、立场的关联,唤醒对大自然观察与感受的潜能,提升文学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