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说明
“吟唱自然、独抒性灵”学习任务群包括“面对自然的个性感悟与共性感悟”“面对自然的感悟与作者人生经历的关系”“面对自然的感悟与作者思维方式的关系”“走进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四组任务。前三项分别针对五课教学内容,缩小学习范围,减轻学习任务,以求学习的深化;第四项学习任务在完成前三项学习任务基础上,针对全单元学习内容进行设计,是前三项学习任务成果的总结提升及树德立人目标的内化。
【任务一:面对自然的个性感悟与共性感悟】
活动一 涵泳品味,感悟主旨
用批注法帮助学生细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两篇文章。把握各文中描写的主要自然景色及其特点,把握写景手法,归纳文章主旨。
活动二 比较鉴别,读出异同
通过对主旨的把握,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自然描写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情感及产生的原因。
活动三 探求共性,追根溯源
进一步探讨两篇文章的一个显著共性,即都有一个主观的观察和记录的主体——“我”,明确欣赏散文的关键——贵在有“我”。指导学生从“我”这个角度写点评文字。
【任务二:面对自然的感悟与作者人生经历的关系】
活动一 梳理生平,走进作者
学生小组合作,自习《我与地坛》,整理作者史铁生的生平资料,制成知识卡片。
活动二 鉴赏语段,品悟哲理
阅读全文,找出五条最打动你的词句,并说出理由,小组交流。然后从3个角度来梳理并摘抄原文语句,并附上自己的解读,在个人阅读基础之上,小组内讨论,教师有选择、有重点地对部分句段的理解加以追问。
活动三 景理结合,感悟人生
引导学生关注景物情感与人物经历、处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关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深度阅读与思考反思的能力。
【任务三:面对自然的感悟与作者思维方式的关系。】
活动一 查阅生平,洞悉背景
学生自主学习苏轼《赤壁赋》和姚鼐《登泰山记》,了解作家作品。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文言文字词句的翻译工作,学生总结积累文言文知识点。
活动二 整理拓展,追寻本质
结合文中的写景段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运用掌握的写景技巧,用现代散文的笔法将画面再现。选出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活动三 游山玩水,启示不同
探究作家从自然景观中获取了怎样的生命感悟和人生启示。要求学生关注山水自然的文化内涵,探究文人寄托在泰山和赤壁上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具体篇目入手,通过多种途径拓宽视野,多分析几个后再做总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任务四:走进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
活动一 整合主题,感悟自然
在阅读、梳理、表达交流中,学生要学会尝试唤醒自己对大自然观察与感受的潜能,并将阅读中的发现迁移到自身对自然之景的感受与表达中,增强对语言的敏感性,丰富语言积累,提升文学审美趣味。
活动二 自制视频,弘扬主题
要求学生将理解、鉴赏、表达、交流融为一体,在阅读鉴赏基础上通过创作抒发自己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之情。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辨别信息、整合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学生的阅读反思写作能力,又提醒学生要保护自然生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意在将古与今、现在与未来联系起来,明确祖国未来建设者身份,强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