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说明
【任务一:治国以方】
“活动一”,顺利读懂文言文是思辨性表达的基础。阅读文学作品应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身世经历、时代背景、创作缘由等材料。
“活动二”,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通过关注人物表现来分析人物性格,进而探究人物思想。
“活动三”,在学生感受、体验、揣摩的基础上,了解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内涵,以便结合现实做出客观评价。
“活动四”,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证据,有逻辑地表达和阐述自己的观点,理性地表达自己的主张。
“活动五”,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掌握了语言知识和文章的基本内涵后,应特别重视学生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任务二:风云际会】
“活动一”,旨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有意识的积累习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意梳理,通过归纳、分类、自主建构语言知识体系。本活动是让学生对第2课、第3课的文言文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借此帮助学生夯实文言文阅读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活动二”,本活动安排让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能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具有创新意识。
“活动三”,创设情境,学习古人的说理技巧,发展学生的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从不同的方面体察事物发展的轨迹,深入探究历史的本质。
“活动四”,本活动安排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自觉分析和反思历史人物和事件,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任务三:鉴古观今】
“活动一”,本活动旨在训练学生思辨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学习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活动二”,养成善于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持之以恒,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