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情境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让学生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就学情而言,每一位同学都参加过劳动,师生可以交流自己见到或者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并做简要评述,形成劳动观的基本认知。说起劳动都能谈几点,但对于劳动实践和劳动观的认识缺乏深度。学校要多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去,更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含义。通过劳动实践,彰显劳动教育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从而推动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基础,同时促进高中劳动教育的发展。
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高新闻类文本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评价鉴赏新闻,尝试实践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