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评价建议

(二)评价建议

在单元教学的学习评价中,每个任务和活动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评价时应该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全面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进行综合统筹评价;要充分注意考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程度、思维特征,以及沟通合作、解决问题、批判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记录学生真实、完整的任务群学习过程;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表现,满足不同个体发展需求。

【任务一:读思辨之文】

此任务中的四项教学活动主要帮助学生积累必备基础知识,梳理文章观点,加强诵读指导。评价时,主要看学生在通过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分析后有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对文章的中心论点把握是否准确,是否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文学内容;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是否有所表现。

【任务二:赏说理之术】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了解一定的表达方法,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活动一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谏太宗十思疏》和《谏逐客书》的不同论证方法和说理艺术。评价时,注意对比分析和不同说理方法的鉴赏。提倡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展示,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二通过学习《司马谏议书》了解驳论的方法和艺术。在分析时要注意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来分析驳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特点。

活动三是对《阿房宫赋》《六国论》《过秦论》三篇课文的比较阅读。此教学活动让学生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厘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使独立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活动四是对前面学习的一个小结,学生归纳出课文中所学习到的论证方法和说理艺术,并了解如何展开论证。

【任务三:育家国之情】

活动一是通过分析魏征进谏的原因及讲述历史上敢于进谏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学生所讲述的尽忠进谏的故事应具有代表性和正能量。

活动二关于王安石和司马光的观点谁更有道理,这需要学生自由讨论,形成自己的判断。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具有创新意识。

活动三的评价主要关注从《阿房宫赋》《六国论》中分析出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对现实的意义,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活动四结合钟南山、李兰娟等“逆行者”的事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受先进人物的熏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任务四:发理性之声】

活动一是对文中的几个话题进行合作探讨,帮助学生学习表达和阐述自己的审美体验、情感、态度和观点,力求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论据恰当,逻辑讲究。学会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活动二结合课文《六国论》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的能力,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三以关注度较高的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训练学生运用多种驳论方法进行辩驳的能力。在表达时,应讲究逻辑,注重情感,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力求做到观点明确,内容丰富,思路清晰,感情真实健康。

活动四是练习课,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学生在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基础上,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某些文化现象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探究的能力。

(监利市实验高级中学 段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