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设计

(三)学习活动设计

课时安排:9课时。

【任务一:不学诗,无以言——在阅读中积累】(3课时)

第一至三课时

活动一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仔细阅读《反对党八股》中毛主席所谈的“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语言无味,像个瘪三……”部分、单元“学习活动”中“丰富词语积累”部分、单元“学习资源”中《语言的演变》“语汇的变化”部分一至五段和最后一段,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围绕“为什么要积累词语”“怎样积累词语”“积累哪些词语”展开小组探究,形成各自的小组汇报材料,在课堂上交流。

活动二 

以“山海集”为活动主题词,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词语库。

示例:

1.“青春之歌”

(1)百舸争流、谁主沉浮、峥嵘岁月、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流击水。

(2)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

(3)酣畅淋漓、犀利无比。

(4)秋月春风等闲度。

(5)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6)气吞万里如虎。

2.“劳动之诗”

(1)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

(2)每天,老张从早晨穿上工作服进入柜台,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每分钟都是全力以赴。你看,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六部“机器”同时开动,他抬头售货,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不断解答顾客的询问……

(3)而钟扬……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

(4)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5)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6)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生活之源”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达人、高精尖、炫彩酷、以毒攻毒,“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

活动三 

给学生印发《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让学生联系所熟悉的当下新词新语,以“乡音、普通话、新词新语”为主题词,开展一次辩论,形成一篇小论文。

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近年来,留住乡音的呼声之所以越来越高,正是因为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现代化越来越快,方言的萎缩如暮春时节万花纷谢,难以抗拒。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十来岁少年学得母语,就具备了终生语言能力的70%;同时学会几种语言,不但不是负担,还有助于提高智商。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普通话,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就是好例子。如今的孩子却学了普通话,丢了方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以普通话为基本教学用语是正确的,但在教好普通话的同时,周末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不也很好吗?

只看到方言妨碍普通话规范是片面的。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有益成分;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对应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例如,可告诉没有翘舌音的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d”“t”的,就是翘舌音:都屠—者猪储署,迢貂—招召超绍。有的分不清“f”“h”,可指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b”“p”的,只能是“f”:反饭贩—板扳,非匪痱—排悲;凡是同声旁的字读“g”“k”的只能读“h”:胡湖—古苦,混馄—昆棍。20世纪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都编过这类对应字表,可惜后来没用于教学。

除了语音对应,方言词汇、句型和普通话不同的,也可以列表对照。例如:赶趟/来得及,长脚/高个儿,拐脚/瘸腿;斤半/一斤半,卖没了/卖光了,找不他到/找不到他。方言调查已近百年,材料积累不少,应经挑选后,把本地常见误读音、误用的方言词和方言句式,编成语文补充教材。此外,各方言的儿歌、童谣、谚语、故事、传说中,不乏语言精练、意义深刻的精品,比如“不怕慢,只怕站”“日日守,年年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敢拼才会赢”“兄弟同心,田土成金”“好天得存雨来粮”。把这些分类编著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

当然,留住乡音不光是学校的事。方言本来是家传的母语,可许多家庭如今也不说了。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普通话,家里不说“土话”。其实,为了学普通话而放弃方言,这是误解。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多语人必有多样的思维。另外,不同方言也有共同的规律。南方方言爱说“他有去,我有来”,就和英语中have的用法大体相当。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更是可以相互论证,比如闽语把“高、低”说成“悬、下”,普通话也有“悬崖”和“下策”的说法。

除了学校和家庭,要留住乡音,社区也有事可做。这些年来,有些地方整治青山绿水,发掘旅游资源,修饰古树、草场、水磨、廊桥,唱山歌,吃农家菜,趣味盎然。城里人到“乡村一日游”,听到难懂的方言还想探知奥妙呢。有些县政府为了传承本地文化,拨款请人编写方言志、俗语志,也能唤起乡思乡情。

除了作为交际工具,方言还有艺术的形式——戏曲和曲艺。这些乡音饱含历史文化积淀,曾带给当地人精神的享受。现在,京戏、大鼓、快书、苏州评弹、泉州的梨园、穗港的粤剧等,虽不像过去那样流行,可一到国外,它们就绽放异彩。有的地方很珍视这份遗产,努力发掘加工,精心培养新手,让她继续焕发青春,值得钦佩和鼓励。

现实告诉我们,要留住乡音,必须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作者:李如龙,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务二: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在积累中总结】(3课时)

第四至六课时

活动一 

依次阅读单元“资料摘编一组”中的(1)(3)(4)、单元“学习资源”中的《词义》、单元“学习活动”中的“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运用总结的知识分析本册课本中的一些语言材料: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击”和“翔”可否换为“飞”和“游”?“鱼翔浅底”与曹植《梁甫行》中“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两句中“翔”的含义是否一样?

(2)解释“书生意气”“意气相投”“意气用事”三个词中的“意气”。

(3)“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好一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中的“怒涌”“壮丽”可否换为“涌动”“美丽”?

(4)对“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与“一种失望的情绪掠过袁隆平的心头”两句中的“掠过”进行解释。

(5)“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与“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中“摈弃”与“鄙弃”的区别是什么?

(6)“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中“谈话”与“审讯”的区别是什么?

(7)“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中为什么用“贪婪”一词?

(8)“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中为什么用“武装”“接受检阅”二词?

(9)“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中“义无反顾”可否换为“当仁不让”?

(10)“位于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圣地”中“圣地”可否换为“胜地”?

(11)“周围的顾客不约而同地笑起来”与“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中“不约而同”“不谋而合”有何区别?

(12)“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中“尊重”与“崇拜”有何区别?

(13)“上面这八条,就是我们申讨党八股的檄文”中“申讨”“檄文”可否换为“批评”和“文书”?

(14)注意“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中“不在于”“而在于”“从而”三个关联词语的逻辑顺序。

(1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中“泻、浮、洗、画”可否换为“照、升、泡、印”?

(16)“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中“荒芜”与“衰败”有什么区别?

活动二 

给学生印发一篇《气死99个老师的作文》,让学生分小组找出其中用错的成语并解释。

气死99个老师的作文

今天是国庆日,爸爸妈妈特地带我们到动物园玩。

按照惯例,我们早餐喜欢吃地瓜粥。今天因为地瓜卖完了,妈妈只好黔驴技穷地削些芋头来滥竽充数。没想到那些种在阳台的芋头很好吃,全家都贪得无厌地自食其果。

出门前,我那徐娘半老的妈妈打扮得花枝招展,鬼斧神工到一点也看不出是个糟糠之妻。头顶羽毛未丰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上双管齐下的西装后英俊得惨绝人寰,鸡飞狗跳到让人退避三舍。东施效颦爱漂亮的妹妹更是画虎类犬地打扮得艳光四射,趾高气昂地穿上新买的高跟鞋。

我们一丘之貉坐着素车白马,很快地到了动物园,不料参观的人多到豺狼当道草木皆兵,害我们一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的爸爸鞠躬尽瘁地到处广播,终于找到差点认贼作父的我和遇人不淑的妹妹,困兽之斗中,我们螳臂当车力排众议推己及人地挤到猴子栅栏前,鱼目混珠拍了张强颜欢笑的全家福。

接着到鸡鸣狗盗的鸟园欣赏风声鹤唳哀鸿遍野的大自然美妙音乐。后来爸爸口沫横飞地为我们指鹿为马时,吹来一阵凉风,唾面自干的滋味,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妈妈连忙为爸爸黄袍加身,也叮嘱我们要克绍其裘。

到了傍晚,因为假日的关系,餐厅家家鹊占鸠巢六畜兴旺,所以妈妈带着我们孟母三迁,最后终于决定吃火锅。有家餐厅家徒四壁很是美丽,灯火阑珊配上四面楚歌,非常有气氛。十面埋伏的女服务生们四处招蜂引蝶,忙着为客人围魏救赵,口蜜腹剑到让人误认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饥不择食的我们点了综合火锅,坐怀不乱的爸爸当头棒喝先发制人,要求为虎作伥拿着刀子班门弄斧的女服务生快点将狡兔死走狗烹,因为尸位素餐的我们一家子早就添油加醋完毕,就等着火锅赶快沉鱼落雁好问鼎中原,可惜锅盖太小,有点欲盖弥彰。

汤料沸腾后,热得乐不思蜀的我们赶紧解衣推食上下其手,一网打尽捞个水落石出。

火锅在我们呼天抢地面红耳赤地蚕食鲸吞后,很快就只剩沧海一粟和少数的漏网之鱼。母范犹存的妈妈想要丢三落四放冬粉时,发现火苗已经危在旦夕,只好投鼠忌器。幸好狐假虎威的爸爸呼卢喝雉叫来店员抱薪救火,终于死灰复燃,也让如坐针毡的我们中饱私囊。鸟尽弓藏后,我们一家子酒囊饭袋,沆瀣一气,我和妹妹更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

不料结账的时候,老板露出庐山真面目,居然要一饭千金,爸爸气得吴牛喘月,妈妈也委屈地牛衣对泣。

啊!这三生有幸的国庆日,就在爸爸对着钱包自惭形秽大义灭亲后,我们全家江郎才尽,一败涂地。

活动三 

学生仔细阅读单元“学习活动”中“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单元“学习资源”中《语言的演变》“语言也在变”和“语汇的变化”六至十段、单元“资料摘编一组”中的(2),利用本册的古诗文课文探究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

活动设计示例:以《劝学》为例展开自主学习,分组活动探究。

第一小组:以课文为例找出“词语意义未变,现在不能单用的,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部分的”字或词5例。找出“意义未变,可是使用受很大限制”的字或词5例。找出“意义现代基本已经不用的,如果使用也是古语古词”字或词5例。

第二小组:以课文中“绝”“过”为例,各举实例解读它们的一词多义(至少5个不同义项)。并探究各义项之间的联系。

第三小组:找出本文中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弱化、词义转移(包含色彩)各两例。

第四小组:找出本文中“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的词语或成语5例,并从课外再找出5个以上类似的成语。

第五小组:在第一小组成果的基础上探究古语与现代汉语之间变化的原因。

课外可制作多义词知识卡片,或者写一篇小论文,探究多义词的词源。

【任务三:口吐莲花,笔摇五岳——在总结中创造】(3课时)

第七至九课时

活动一 

学生仿照《“探界者”钟扬》中“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奏响了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演化乐章,其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颂,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这一段话,以数学、物理、化学中任一科的学科发展特点为材料,写一个语段。小组推荐优秀作品并进行交流评论。

活动二 

学生欣赏方文山歌词并谈一谈对他运用词语的感受。

(1)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2)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3)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4)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5)岁月在岩石上敲打。

(6)你的笑容已泛黄。

活动三 

把学生分为2组,分别讨论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同样是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和《反对党八股》所用词语在语体色彩上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不同?

第二小组:同样是表现地域特色的小说,《蒲柳人家》和《溜索》在词语的选用上各有什么特点?体现出怎样的风格?

1.第一组展示

明确:(1)《敬业与乐业》是70多年前,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作者引经据典,语言典雅凝练,表达严谨深刻,是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谆谆告诫。

《反对党八股》是一个会议报告,是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所以首先作者自己的语言要生动活泼,新鲜有力,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带头成为反对党八股的先行者。文章恰当地运用了一些俗语、成语、方言词和比喻句,使文章妙趣横生,富有吸引力。

(2)2篇文章的语体色彩不同,跟他们的用途、发表场合、发表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敬业与乐业》:作者发表演讲的时候,正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退出政坛,赴欧洲考查,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诸多弊端,回国后主张发扬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所以这篇文章就带有作者弘扬传统文化的观点,显得典雅庄重。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它发表的大背景是延安的整风运动,目的在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党八股或者洋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表现形式。因为,主观主义者和宗派主义者他们不肯做调查研究,不肯去学习群众语言,只是坐在屋里臆想和抄书,而党八股搞起来既方便,又能吓唬人、欺骗人。所以反对党八股实际上就是和党内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做斗争。

2.第二组展示

明确:(1)《蒲柳人家》一方面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强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

(2)《溜索》用词精妙传神、凝练含蓄。小说开篇写马帮首领“用小腿磕一下马”,这里的一个“磕”字,准确表现了马帮与马的关系。不用“打”“抽”等词,唯有“磕”字能表现马帮首领对马的熟练驾驭和埋在心底的怜爱。写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一个“扎”字写尽了鹰飞得急速迅猛的特点。写峡谷的陡峭:“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绝壁”本是静止不动,作者化静为动,赋予绝壁以动态感,有力地表现了峡谷的深邃陡峭的特点,让人触目惊心,为后文写牛马的胆怯做了有力的铺垫。写汉子过溜索的动作,三次使用“小”字:第一次,写精瘦的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第二次,“三个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第三次,“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这几个“小”字的活用,将人在溜索之上,快速划过怒江峡谷时,人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和情状传神地表现出来,作者将普通的“小”字用得这般有创意,堪称运用语言的高手!文中诸如此类运用精妙的词语比比皆是,颇值得玩味。平中见奇,回味无穷,简洁明快,干净洗练。

活动四 

推荐英文诗《你说你喜欢雨》的8种汉译版本,让学生在欣赏词语的精妙选用中领略汉语表达的民族特色和艺术光华。

英文版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普通翻译版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下雨的时候你却撑开了伞;

你说你喜欢阳光,但当阳光播撒的时候,你却躲在阴凉之地;

你说你喜欢风,但清风扑面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

我害怕你对我也是如此之爱。

文艺版

你说烟雨微茫,兰亭远望;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

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后来内掩西楼,静立卿旁。

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

你说情丝柔肠,如何相忘;我却眼波微转,兀自成霜。

离骚版

君乐雨兮启伞枝,君乐昼兮林蔽日,君乐风兮栏帐起,君乐吾兮吾心噬。

五言诗版

恋雨偏打伞,爱阳却遮凉。风来掩窗扉,叶公惊龙王。

片言只语短,相思缱绻长。郎君说爱我,不敢细思量。

诗经版

子言慕雨,启伞避之。子言好阳,寻荫拒之。子言喜风,阖户离之。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词牌版《诉衷情》

君曰喜雨凭栏望,启伞避雨忙;爱阳寻阴遮凉,悦风却闭门窗。恋佳人、惜花香、易成殇,春去残红,君离卿去最断肠。

七言绝句版

恋雨却怕绣衣湿,喜日偏向树下倚。欲风总把绮窗关,叫奴如何心付伊。

七律版

江南三月雨微茫,罗伞叠烟湿幽香。夏日微醺正可人,却傍佳木趁荫凉。

霜风清和更初霁,轻蹙蛾眉锁朱窗。怜卿一片相思意,犹恐流年拆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