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走向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边疆民族地区“美丽公路”建设实践经验研究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交通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生产、交往和生活需要不断变迁,改变着人们出行方式,推动各民族走出相对封闭状态的同时,成为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共同创造人类历史的经济脉络和文明纽带。纵观世界历史,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帆影,到航海时代的劈波斩浪,再到现代交通网络的四通八达,交通推动经济融通、人文交流,使世界成了紧密相连的“地球村”。由此可见,交通作为生产力普遍发展的标志,推动着人的活动由地域性的个体转变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体,人类历史由民族历史过程转变为世界历史过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道路交通既是内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边疆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云南是我国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关心云南边疆交通事业的发展,在党的光辉照耀下,道路交通得以快速发展,使云南边疆和内地紧密联系起来,为加强边疆治理、促进边疆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云南边疆各族人民从昔日“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崎岖山路,发展到“条条大路通四方”的综合交通路网,实现了极大的飞跃。
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交通运输供给已经从“基本适应”向“提质增效、适度超前”转变,从“走得了”向“走得好”的生活品质迈进,“七彩云南七彩的路”,美丽公路成为了边疆各族人民心目中满意交通的代名词。这其中,“美丽”一词被赋予了新时代丰富的内涵,既包括边疆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意义上的色彩之美,也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幸福之美,更包括社会和谐、文化相融、民心相通等软实力意义上的人文之美。从这个意义上讲,边疆民族地区“美丽公路”建设,亦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后,充分考量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产品得到充分满足。温饱不再是人们日思夜想问题的基础上,适应人们正在追求更高品质、更高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需求,尤其是在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以及互联网、人工智能消费等方面,加入了具有时代内涵的“美丽”元素和因子,通过“路”与“人”相互融合,潜移默化的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在共同发展中为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