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焦虑状态及应对方式研究——基于云南省在昆高校部分大学生数据分析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焦虑状态及应对方式研究——基于云南省在昆高校部分大学生数据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的身体健康维护与心理疏导工作,要求在做好身体健康“保卫战”的同时,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1]。2020年1月26日,国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2020年1月28日,教育部部署教育系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已由疫情最开始时的心理冲击期,到复学后的心理防御期,再到目前的心理恢复期。新冠肺炎导致的疫情常态化,会将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持续的负向影响。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作息被打乱,伴随疫情的传染性风险及其发展的不确定性,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随之产生。这些不良情绪,虽然是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正常现象,但如果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反应过度或采取不良的应对方式,若其他复杂生活事件与个体人格特质等因素叠加时,则可能出现疫情背景下心理问题扩大化的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心理危机事件。因此,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所呈现的焦虑反应及应对方式值得我们关注并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