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和国际生态安全的高度认识云南的地位作用

三、从国家和国际生态安全的高度认识云南的地位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云南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头脑一定要清醒,算大账、算长远账,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决不能急功近利、因小失大。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作为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又是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人民同为生态命运与生态利益的共同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还是国际生态安全和实现跨时空生态文明理念交流互补,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建设,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在生态利益共同体视域下,建立多元化的交流协作和发展机制的重要载体。同时,云南又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的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重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不仅是云南各族人民在争创全国生态文明排头兵奋斗目标上进行的创造性实践,也将对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和辐射作用,为维护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提供有益的支撑。

从国家和国际生态安全的高度认识云南的地位作用,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如果没有云南的生态安全,就没有我国西南生态安全的屏障,没有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就没有全国的生态安全,没有云南的生态文明,势必会影响国际生态文明的质量和水平。

为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云南义不容辞。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立体气候丰富多样,动植物资源位居全国前列。五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团结带领云南各族人民,坚决守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取得新成效,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深植云岭大地。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云南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主客观方面的问题。例如:从客观方面来看,云南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生产生活方式相对落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尤其是绿色、节能、环保、清洁的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资源利用和国土空间开发效率低下等等。从主观方面来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得不够牢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不够强,发展不足和保护不够并存,急功近利的情况时有发生,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同时并存,重点领域环境防治难度增大等等。以上问题,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要求仍有差距。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寻求可行路径,切实在“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以建设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为契机和突破口,推动开展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这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形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共识:

一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识和责任担当。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巩固云南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在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确保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云南得到坚决贯彻落实。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定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我们要坚持走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让云南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打造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山水画。

二是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导向,切实抓好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问题整治。必须坚持以最高标准、最严制度、最硬执法、最实举措,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施策,集中优势兵力,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推进,全力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八个标志性战役,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让“绿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最突出的问题和领域,抓住薄弱环节集中攻坚,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云南。

三是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八大重点产业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加快构建“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坚定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率先在金沙江流域推进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统筹做好村镇布局,开展好国土绿化行动和移风易俗活动,让全省焕发文明新气象。

四是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良,加强生态保护,构建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履行好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来抓,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奋力开创云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