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焦虑、网络成瘾的总体情况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比较

(二)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焦虑、网络成瘾的总体情况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比较

调查发现见表3及表4(1)、表4(2):

全省女大学生的孤独感(t=2.590;P﹤0.05)、状态焦虑(t=3.837;P﹤0.01)、特质焦虑(t=3.722;P﹤0.01)、网络成瘾(t=4.096;P﹤0.01)水平都高于男大学生,而社会支持水平男女生无显著性差异(t=1.761;P=0.078)。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孤独感、社会支持、状态焦虑、网络成瘾方面均有所差别。大学生的孤独感,二、三年级最高,其次一年级较高,四年级最低(F=262.339;P﹤0.01);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一年级(F=30.975;P﹤0.01);状态焦虑: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四年级(F=15.483;P﹤0.01),特质焦虑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F=0.872;P=0.454);网络成瘾: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一年级、四年级、二年级、三年级(F=10.477;P﹤0.01)。

从教育层次上看,本科生的孤独感高于专科学生(t=-32.960;P﹤0.01);专科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低于本科生(t=-21.376;P﹤0.01);专科生的状态焦虑高于本科生(t=8.272;P﹤0.01);同时专科生的网络成瘾程度也高于本科生(t=10.517;P﹤0.01),而特质焦虑状态与本科生的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t=-1.280;P=0.193)。

从学科类别上看,大学生感受到的孤独感(F=162.640;P﹤0.01)、社会支持(F=46.822;P﹤0.01),均是文史哲类的学生最高,艺术体育类次之,理工农医类最低。大学生的状态焦虑(F=18.023;P﹤0.01)及特质焦虑(F=3.997;P﹤0.01),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艺术体育类、文史哲类、理工农医类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在学科类别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F=1.702;P=0.182)。

表3 大学生的孤独感、社会支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网络成瘾的总体情况

表4(1) 不同学生群体孤独感、社会支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网络成瘾的均值与标准差

表4(2) 不同学生群体孤独感、社会支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网络成瘾的均值与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