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包含的地理环境特征强化了“美丽公路”建设的自然融入

(三)“山区”包含的地理环境特征强化了“美丽公路”建设的自然融入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滇西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考察。他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既是对边疆民族地区建设好美丽家园的深情牵挂,也为“美丽公路”建设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在山区这一特殊地区环境之下建设美丽公路,找到了有效衔接和自然融入的根本路径。云南处在青藏高原连接中南半岛的中间地带,自古以来不仅是众多民族生息繁衍之地,而且还是各民族沿横断山脉南北迁徙的走廊,受地理条件限制,云南大部分山区曾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云岭大地山区面积广大,山是彩云之南浓墨重彩的一部分。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全面进步,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云南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的筑路大军在波状起伏的高山、相间排列的峡谷、阶梯递降的地势之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在路线方案比选中充分考虑行车安全和环保要求,一条条公路好似盘旋于山间的长龙,宛如镶嵌在河边的玉带,与巍峨群山相依相伴,与地质环境相适应,与山区气候宜人的自然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与有机生态的特色农产品、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等相协调,公路优美的曲线为大自然增添壮观景色的同时,也成为了巨大发展优势支撑,让绿水青山成为各族人民致富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