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深化云南边疆民族地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取得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新的历史进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认真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民族团结进步这个工作主题,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丰富发展“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新时代内涵,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的宣传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的理论研究、理论阐释等工程,推出一批理论成果,为开展“四观”宣传教育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组建一支队伍,积极推进“四观”大众化,教育引导各族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四观”。
——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传承好“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等宣传载体,拓展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网络空间,推进“互联网+‘四观教育’”充分发挥多样化传播平台的作用。
——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挖掘云南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推动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交融创新,加强各民族优秀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扶持民族文学、歌舞、影视、戏曲等创作传播,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把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作为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思想,充分利用云南生动教材,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百年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坚持典型引路,用群众身边的鲜活典型阐释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通过组织“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云岭楷模”“最美人物”“中国好人”“云南好人”等系列推荐、评选和表彰,激励各族干部群众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
——建立和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管理体制、教育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把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的宣传教育纳入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广泛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的宣传教育活动。
课题负责人:朱 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