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改革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既要遵循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又要践行与时俱进、贴合生活的方式

(一)思政课改革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既要遵循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又要践行与时俱进、贴合生活的方式

随着国家发展、时代进步,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生理特征有了明显的变化,并出现了青春期发育提前、生理成熟期提前等现象;另一方面,当前青少年学习目的多元化、实用化特征明显,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受多元文化冲击大,受同辈群体影响大。

要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就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不断燃烧爱国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引领和培养,从小从早在学生心中根植爱国主义种子,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要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思政课程的安排既要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逻辑,还要遵循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学科逻辑以及契合国家认同培育的情感逻辑。因此在中小学思政课程安排上,教师可以按照由自我到家庭、由学校到社会、由国家到世界的组织顺序,培养小学时期的“知事”,到中学时期的“明理”,再到大学时期的“求知”,进行渐进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科学规划不同学段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从而提高思政课程的授课效率,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打造循序渐进式的有温度、有深度、有信仰的螺旋递进式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