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目标与思路
社科期刊不仅是传播学术成果,彰显学术影响力的传播平台,更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学术体系建设、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
建设目标:加强云南社科期刊思想阵地建设,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地位方面做表率,在学习、研究、阐释、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做表率,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上做表率,主动融入并服务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将社科期刊思想阵地建设贯穿到思想宣传、理论传播、学术交流、学人培养的全过程,为推动云南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总体思路:围绕思想阵地“一体”建设,发挥学科建设与学术建设内涵推动,数字社会与融合传播技术提升“两翼”共振作用,建设以社科期刊为重要载体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首先,提高政治站位,从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提供引领力、提升影响力,推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世界提供借鉴目标出发,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引领学科建设,传播学术思想学术成果,孵化学术人才的平台作用,形成以思想阵地建设为核心的一体化方案,不断提升社科期刊高质量发展助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作用。
其次,深入把握社科期刊发展之“道”,充分依托学科,发挥建设一流学科的学术支撑作用,立足“内容为王”建设学术期刊的基础,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源源不断输入动力与活力。通过“四力”建设,提升编辑队伍、作者队伍以及审稿专家队伍“三支队伍”对意识形态研判的能力,对学术前沿的把握能力,做到抓策划明导向、严意识守阵地、强责任把关口,坚持“内容为王”深耕期刊,守正创新推出高质量文章和有影响的观点,不断提升社科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再次,及时掌握社科期刊发展之“技”,深入领会数字化建设和融合传播的核心要义,有效推进社科期刊建设。一是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推动编校工作更为规范、更有效率的优势,推进编辑出版平台数字化全流程系统建设,实现采编全流程、作者与编辑、编辑与审稿专家之间的数字化处理与存储;二是在融合传播方面,有效运用两微一端、探索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与传统纸媒融合发展的同时,发挥期刊社的优势互补性,跨学科整合,凸显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取向;跨行业组合,挖掘新的学术增长点;跨地域联合,提升研究成果的关注度。发挥期刊社的拓展延伸性,与智库结合,提升实证研究时效性,在实践及时发现问题与理论深度分析、研究之间搭建互通有无的桥梁;集群式发展,形成梯次平台,畅通成果孵化、人才培养的上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