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云南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
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云南省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统一关系。这可以从基层组织和党员数量的持续增长扩大得到印证。至2020年底,全省党员总计268.32万名,基层党组织19.09万个(其中基层党委5980个、党总支部1.82万个、党支部16.67万个)。在持续做好两年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基础上,2017年省委决定对规范化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每年评选“示范党组织”。2018年评选了298个,2019年评选了500个,2020年评选了202个,极大地推动了全省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提高“两个能力”为主题,以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突破点,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聚焦基层党建“软、虚、弱”的老大难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一年推进一个主题、一年解决一批问题,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和党员队伍全面强起来,使党在边疆执政的组织基础不断夯实,为全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省委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围绕强化政治功能、突出服务功能,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尤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机关、学校、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加强组织工作“两个覆盖”,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深入推进边境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切实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要求。严格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提升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锻炼和选拔干部,在事业单位推行“双带头”党支部书记制度。实施“互联网+党建”行动计划,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深化“双联系—共建双推进”活动,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积极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发展,增强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广大基层组织一方面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改进和创新群众工作,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当好人民公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底线,持续深化反对“四风”教育和整顿,严格执行党纪党规,加强刚性约束和基层巡察,严肃查处隐性、变异的“四风”问题,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广泛开展“转作风、抓落实、促跨越”学习实践,大力整治“庸懒散”等不良风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迸发激情、勇于担当、苦干实干,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调研和征求意见,我们也发现云南基层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还不严不实。一些党委(党组)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不到位,有的领域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沉不到底、“中梗阻”“两张皮”问题还较为突出;一些党委(党组)书记没有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有的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履行不到位。二是有的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还不深不细。一些地方和单位不同程度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数量轻质量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一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上下“一般粗”、各领域一个样,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的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自觉、不系统、不深入,落实不到底、行动跟不上;有的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基本制度落实打折扣、基础党务不扎实等。三是有的基础要素保障投入还不多不够不足。一些地方和单位认为抓党建工作只是党委和组织部门的事,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有的地方和领域党建工作缺少经费,有的活动场所“建管用”不到位,有的党务工作者不愿抓、不会抓。还有“两新”组织、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快递物流、互联网行业等新兴业态和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相对滞后,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都还有不少“空白点”等。
上述问题和不足,既需要我们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又明确了今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堵点和痛点,还找到了亟需有效解决的短板和弱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