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改革要始终坚持文化育人,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

(二)思政课改革要始终坚持文化育人,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思政课程要努力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发展的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内容。思政课要讲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载体,其反映的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敢于斗争、勇于奋斗的精神品质。红色文化资源因其丰富的内涵、宏大的精神完全能够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的思想启迪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精神动力。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政教育,应该积极挖掘和提炼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与精神内涵,结合本土优秀红色文化,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创新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让课程思政走出简单的语言教化形式,不再单调乏味。实现思想性、形象性、艺术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思政课的亲和力,是新时代对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新要求,对于学生的价值观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起着关键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