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会议”概述及其历史意义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土城战斗失利,北渡长江计划受阻,于是一渡赤水,于2月4日开始进入云南省威信县,在威信县地域集结11天。在中央红军集结扎西期间,中共中央于2月5日至10日先后在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扎西会议”。扎西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会议讨论了中央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在中央负总的责任,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博古改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讨论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重新开始实施对中央苏区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领导,对当时急需解决的军事路线、组织领导、白区工作等重大问题作了部署;果断调整红军北渡长江的计划,作出了回师黔北、重占遵义的重大决策;研究部署了红军的精简缩编问题,适应了机动灵活的运动作战方式;为壮大红军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扩大红军3000多人;组建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纵队在云、贵、川三省边区创建新苏区。
扎西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拓展和完成。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完成了遵义会议为标志的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保证了遵义会议所开创的历史性转折得到实现,对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其“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的历史功绩更是彪炳史册,光照千秋。2006年,“扎西会议”被列为红军长征35个重要事件之一。从扎西会议召开起,红色就成为了威信人民世代传承的基因,成为了威信大地最厚重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