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脾阳虚

二、脾阳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阳虚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由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所致。其病机特点为中焦阳气衰退,里寒现象比较突出。所以,其临床表现除一般脾失健运、食入运迟等变化外,尚有明显的形寒肢冷、脘腹冷痛、饮食喜热、泄泻清谷,或温化水湿机能减退、水湿停聚于内,或生痰成饮,或水泛肌肤为肿。脾阳不振,久罹不愈,每易累及于肾,终致脾肾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