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胃阴亏虚

六、胃阴亏虚

【临床表现】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口渴思饮,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细数。

【病因病机】热病伤阴,或胃热火郁,灼伤胃阴,或久服香燥理气之品,耗伤胃阴,胃失濡养,也可引起胃痛。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方中沙参、麦冬、生地黄、玉竹养阴益胃,芍药、甘草和中缓急止痛。

【医案】

1.殷

呕而不食,病在胃也。食而腹痛,病在脾也。痛连胸胁,肝亦病矣。气弱血枯,病已深矣。和胃养血,生津益气为治。

淡苁蓉 枸杞子 归身 火麻仁 大麦仁 茯苓 半夏 陈皮 沉香 砂仁

(以上医案引自《王旭高临证医案》)

2.陈(廿三)

营虚胃痛,宜辛甘理阳。

甜桂枝(八分) 炙草(五分) 煨姜(五分) 归须(一钱五分) 南枣(三钱) 茯苓(三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以上医案引自《也是山人医案》)

3.遗风庞

营虚胃痛,脉虚,心悸,宜辛甘治之。(又月初三日)。

丹参(三钱) 沉香曲(钱半) 九香虫(钱半) 生牡蛎(四钱) 

清煎四帖。

又 胃痛未除,脉虚左弦,心悸如悬,仍宜养血平肝(六月初八日)。

全当归(钱半) 川楝子(三钱) 茯神(四钱) 乌药(钱半) 九香虫(钱半) 炒延胡(钱半) 炒谷芽(四钱) 玫瑰花(五朵) 生牡蛎(四钱) 草蔻(一钱) 丹参(三钱) 

清煎四帖。

介按:五液未能上承,心阳过动,愈耗营阴,是以心悸胃痛。养血平肝,洵治此症之要图。

(以上医案引自《邵兰荪医案》)

4.薛

痛久热郁,口干内烦,不宜香燥劫液,询得食痛缓,知病在脾之大络受伤,由忍饥得之。甘可缓痛,仿当归建中汤法。

炒白芍(二钱半) 当归(一钱半) 炙草(一钱) 豆豉(一钱半,炒) 橘白(八分) 糯稻根须(五钱) 饴糖(熬,三钱冲)

数剂痛定。常时食炒粳米粥,嗣后更与调养胃阴。

杏仁 麦冬 白芍 当归 蒌仁 半夏(青盐炒) 南枣

数服痛除。

(以上医案引自《类证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