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伤食泄泻
【临床表现】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的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病因病机】饮食过量,停滞肠胃;或恣食肥甘,湿热内生;或过食生冷,寒邪伤中;或误食腐馊不洁,食伤脾胃肠,化生食滞、寒湿、湿热之邪,致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发生泄泻。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方中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和胃,半夏、陈皮和胃降逆,茯苓健脾祛湿,连翘清热散结。
【医案】
1.李士材治闽人张仲辉
素纵饮,又喜啖瓜果,忽患大泻,诸用分利燥湿者俱不效,李诊其六脉皆浮,乃引经言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用:
麻黄三钱 参 术各二钱 甘草 升麻各一钱
取大汗而愈。
2.孙一奎治溧水令君吴涌澜夫人
每五更倒饱,必泻一次,腹常作胀,间亦痛,脉两手寸关洪滑,两尺沉伏。孙曰:此肠胃中有食积痰饮也,乃与总管丸三钱,生姜汤送下,大便虽行,不甚顺利又以神授,香连丸和之,外用:
滑石 甘草 木香 枳壳 山楂 陈皮 白芍 酒连
调理而安。
3.吴九宜
每早晨腹痛泄泻者半年,粪色青,腹膨,人皆认为脾肾泄也,为灸关元三十壮服补脾肾之药,皆不效,自亦知医,谓其尺寸俱无脉,惟两关沉滑,大以为忧,恐泻久而六脉将绝也。
东宿诊之,曰:君无忧,此中焦食积痰泄也,积胶于中,故尺寸脉隐伏不见,法当下去其积,诸公用补,谬矣,渠谓敢下耶。孙曰:何伤,素问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若不乘时,久则元气愈弱,再下难矣,以丹溪保和丸二钱,加备急丸三粒,五更服之,巳刻下稠积半桶,胀痛随愈,次日六脉齐见,再以东垣木香化滞丸,调理而安。
(以上医案引自《古今医案按》)
4.朱丹溪治一老人
奉养太过,饮食伤脾,常常泄泻,亦是脾泄。
白术二两 白芍 神曲 山楂 半夏各一两 黄芩五钱
上为末,荷叶包饭,烧为丸(《平治会萃》)。
(以上医案引自《续名医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