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与其他脏腑病证

三、胃与其他脏腑病证

(一)心胃病证

1.心胃热盛证

心胃火热炽盛,而致运化失常,胃气不降,火邪上攻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心烦懊恼,呕血或吐血,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齿衄,口臭,或面赤,口渴饮冷,便秘,尿黄,舌红苔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胃火上炎,则呕血或吐血,口臭;热邪循经上扰,以致牙龈肿痛或齿衄。灼伤胃阴,则胃脘灼痛,口渴饮冷;心火上炎,故心烦懊恼,口舌生疮;心火伤阴,可见便秘,尿黄。

2.心胃气滞血瘀证

胃气不降,阻碍气机,心气不行,气滞血瘀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胃脘痛,胸憋闷刺痛,反酸,嗳气,舌暗苔白,脉涩。

【证候分析】胃气不降,上逆,故而胃脘痛,反酸,嗳气;心气滞血瘀,以致胸憋闷刺痛。

(二)肝胃病证

1.实证

1)肝胃气滞证

郁怒伤肝,肝气郁滞犯胃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胸胁、中脘痛胀,嗳气频频,呕逆清涎浊沫,苔白,脉弦。

【证候分析】肝气郁滞,气机逆乱,以致胸胁、中脘痛胀;胃气逆上,而见嗳气频频,呕逆清涎浊沫。

2)肝火犯胃证

肝气郁甚化火,横逆犯胃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头痛且胀,面红目赤,耳鸣耳聋,口苦,口干饮冷,呕吐吞酸,吐出物多夹酸苦味,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

【证候分析】肝气郁甚化火,可致头痛且胀,面红目赤,耳鸣耳聋,口苦;横逆犯胃,伤级胃阴,可见胃脘灼痛,大便秘结;胃火逆上,故而吐出物多夹酸苦味。

3)肝胃气滞血瘀证

肝胃气滞,瘀血内阻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胁肋、脘腹刺痛或胀痛,或上腹或胁下肿块拒按,嗳气,舌色暗紫,脉弦涩。

【证候分析】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瘀血内阻经络,以致胁肋、脘腹刺痛或胀痛,或上腹或胁下肿块拒按;胃气逆乱,则见嗳气。

2.虚证

1)肝胃虚寒证

肝胃虚寒,阳气亏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胁胀痛,脘腹冷痛、喜按,食少,舌淡,脉沉迟。

【证候分析】胃虚寒,阳气亏损,而见脘腹冷痛、喜按,食少;肝虚寒,经络失养,而见胁胀痛。

2)肝胃阴虚证

肝胃气机郁滞,久而化热伤阴,肝胃阴伤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脘痛连胁,嘈杂易饥,稍食即胀,舌红少津剥苔,口干咽燥,纳少吞酸,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脉细而数。

【证候分析】肝胃气机郁滞,久而化热伤阴,胃阴伤,则见胃脘灼痛,嘈杂易饥,稍食即胀;肝阴受损,故脘痛连胁。

(三)肺胃病证

1.肺胃寒饮证

寒饮停于胃,循经上袭于肺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咳嗽,咳吐白痰,胃脘冷痛,呃逆,舌淡苔白,脉迟。

【证候分析】寒饮停于胃,进而胃脘冷痛,呃逆;循经上袭于肺,肺气不宣,上逆,而见咳嗽,咳吐白痰。

2.肺胃热盛证 

邪热炽盛,内犯肺胃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汗多,咳嗽气喘,脘腹灼痛,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邪热炽盛,内犯于胃,伤及胃阴,以致发热,口渴,脘腹灼痛,便秘;邪热循经上袭于肺,肺气不宣,故而汗多,咳嗽气喘。

(四)胃胆病证

1.胃胆热证 

胆热郁结,逆犯于胃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胁脘胀痛,口苦恶心,嘈杂泛酸,厌食油腻,呕吐苦水痰涎,或兼寒热往来,舌红少苔,脉弦或滑数。

【证候分析】胆热郁结,使胁脘胀痛,口苦恶心,厌食油腻,呕吐苦水痰涎,或兼寒热往来;逆犯于胃,胃气逆上,故口苦恶心,嘈杂泛酸。

2.胃胆湿热证

湿热郁结于胆,阻碍气机,胃气不降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一身面目发黄,胁脘胀痛,口苦恶心,甚则呕吐,厌食油腻,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郁结于胆,胆汁外泄,故而一身面目发黄。阻碍气机,则胁脘胀痛,厌食油腻;胃气不降上逆,以致口苦恶心,甚则呕吐。

(五)胃肠病证

1.寒滞胃肠证

寒邪内袭胃肠,气机阻滞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胃脘、腹部冷痛绵绵,甚则痛剧,喜得温热;呕吐,泻下清稀,恶寒肢冷,苔白,脉弦紧。

【证候分析】寒性凝滞、收引,胃有寒邪,以致胃脘、腹部冷痛绵绵,甚则痛剧,喜得温热;呕吐。寒邪下移于肠,则泻下清稀。

2.胃肠湿热证

湿热内蕴,阻滞胃肠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脘腹痞胀,呕恶纳呆,便溏不爽,或痢下脓血,里急后重,或呕吐,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内蕴于胃,而见脘腹痞胀,呕恶纳呆;胃气上逆,则见呕吐;湿热下注于肠,故便溏不爽,或痢下脓血,里急后重。

3.胃肠积热证

胃肠热积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喜冷,内热,口渴、口臭,腹胀作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证候分析】热盛灼阴,则胃脘灼痛、喜冷,内热,口渴。胃气逆上,而见口臭。热邪积于肠,故腹胀作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4.食滞胃肠证 

饮食积滞胃肠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脘腹痞胀疼痛,厌闻食臭,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肠鸣矢气,泻下不爽,臭若败卵,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证候分析】饮食积滞于胃,胃气不降而逆上,以致脘腹痞胀疼痛,厌闻食臭,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腑气不通,腐食停滞于肠下注,故而肠鸣矢气,泻下不爽,臭若败卵。

5.胃肠气滞证 

胃肠气机阻滞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胃脘及腹部痞满、胀痛,或气滞窜痛,嗳气,肠鸣,矢气则稍舒,苔薄,脉弦涩。

【证候分析】胃气不降,气机阻滞,而见胃脘及腹部痞满、胀痛,或气滞窜痛,嗳气;腑气不畅,则肠鸣,矢气则稍舒。

6.饮停胃肠证 

水饮内停,阻滞胃肠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脘腹痞胀,胃肠水声漉漉,大便溏泄,口淡纳呆,不思水饮,或泛呕清水,舌胖苔白,脉濡缓。

【证候分析】水饮内停于胃,则脘腹痞胀;水饮下行,以致胃肠水声漉漉,大便溏泄;胃肠运化失职,故口淡纳呆,不思水饮;水饮随胃气上逆,则泛呕清水。

7.瘀滞胃肠证

胃肠瘀血阻滞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胃脘、腹部刺痛拒按或触及包块,或呕血,便血色暗成块,舌有瘀紫斑点,脉弦涩。

【证候分析】瘀血内阻于胃,以致胃脘、腹部刺痛拒按或触及包块;血随胃气逆上,故呕血;血瘀阻于肠,则便血色暗成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