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脾虚生湿

四、脾虚生湿

【临床表现】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的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因病机】长期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体虚,或素体脾胃肠虚弱,使胃肠功能减退,不能受纳水谷,也不能运化精微,反聚水成湿,积谷为滞,致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理气健脾化湿。

【医案】

1.王孩

泄泻旬日,腹鸣且胀,舌薄黄根白腻,指纹青,已至气关,面色萎黄。此太阴为病,健运无权,清气不升,浊气凝聚,恐有慢惊之变。姑仿理中汤加味。

生白术(二钱) 炮姜炭(四分) 熟附片(六分) 清炙草(五分) 云茯苓(二钱) 陈皮(一钱) 煨木香(五分) 焦楂炭(一钱五分) 炒荷蒂(三枚) 炒淮药(三钱) 灶心黄土(四钱,煎汤代水)

2.朱左

呕吐伤胃,泄泻伤脾,脾胃两败,健运失常,木乘土位,清不升而浊不降。宜抑木扶土,佐入益火之品。

熟附块(一钱) 云茯苓(三钱) 黑防风(一钱五分) 生姜(二片) 焦于术(二钱) 姜半夏(三钱) 大砂仁(八分) 范志曲(三钱) 炒白芍(三钱) 广陈皮(一钱) 煨木香(五分) 

(以上医案引自《丁甘仁医案》)

3.东垣治一人

一日大便三四次,溏而不多,(胃泻)有时作泻,腹中鸣,小便黄。黄芪、柴胡、归身、益智、陈皮各三分,升麻六分,炙甘草二钱(先生得手处在此),红花少许(红花少用,入心养血补火,以生土引经,妙),作一服,名曰:黄芪补胃汤,水二盏,煎一盏,稍热,食前服之。

4.光禄柴

黼庵善饮,泄泻腹胀,吐痰作呕,口干,此脾胃之气虚,先用六君加神曲,痰呕已止,再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泻胀亦愈。

此症若湿热壅滞,当用葛花解酲汤,分消其湿,湿既去而泻未已,须用六君加神曲,实脾土,化酒积。然虽因酒而作,实缘脾土虚弱,不可专主湿热。

(以上医案引自《名医类案》)

5.陆养愚治许默庵

素有肠风证,常服寒凉之药,中年后,肠风幸愈,致伤脾胃,因成泄泻之证。初时,服胃苓汤,一帖便愈,久之不效。近来四肢浮肿而厥,肚腹膨胀而鸣,面色萎黄而带青,身体苦冷而带热。诊之,左脉沉缓而迟,右脉沉弱而弦。

曰:诸缓为湿,应泻而浮肿;诸迟为寒,应厥而苦冷;右弦为木乘土位,应腹胀而面青。沉者,阳气不升也;弱者,阴精不实也。脉色与证患相应,用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为君,以补其虚;炮姜、附子为臣,以温其寒;升麻、防风为佐,以升其阳;茯苓、泽泻为使,以胜其湿。十剂而诸证减,又合八味丸间服而愈。(疑从薛案化出)。

6.缪仲淳治无锡秦公安

患中气虚,不能食,食亦难化,时作泄,胸膈不宽。一医误投枳壳、青皮等破气药,下利完谷不化,面色黯白。乃用:

人参(四钱) 白术(二钱) 橘红(一钱) 干姜(七分) 甘草炙(一钱) 大枣 肉豆蔻

四五剂,渐加参至一两而愈。三年后,病寒热不思食,一医欲用参。仲淳至曰:此阴虚证也,不宜参。乃用:

麦冬 五味 牛膝 枸杞 白芍 茯苓 石斛 枣仁 鳖甲

十余剂愈。

(以上医案引自《广笔记》)

7.从妹

患泄后虚弱,腹胀不食,季父延诸医疗之。予偶问疾,见其用二陈汤及枳壳、山楂等味,予曰:请一看病者。见其向内眠卧,两手置一处,不复动,曰:元气虚甚矣,法宜理中汤。恐食积未尽,进以:

人参(三钱) 橘红(二钱) 姜汁 竹沥(数匙)

夜半食粥,神思顿活。季父大喜,尽谢三医。再以六君子汤加山楂、砂仁、麦冬调理之,数剂立起(同上)。

8.一人

脚膝常麻,饮食多即泄泻,此脾虚湿热下流。用补中益气汤加防己、黄柏而愈。

(以上医案引自《续名医类案》)

9.陆二十七岁

乙酉年五月十九日,六脉弦细,面色淡黄,泄则脾虚,少食则胃虚,中焦不能创建,安望行经,议先与强土。

藿香梗(二钱) 广皮炭(钱半) 广木香(钱半) 白蔻仁(一钱) 云苓块(三钱) 苏梗(钱半) 苡仁(二钱) 姜半夏(三钱) 益智仁(一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七帖。

又 二十八日,右脉宽泛,缓也。胃口稍开,泄则加添,小便不通,加实脾利水。

猪苓(三钱) 泽泻(三钱) 茯苓(五钱) 苡仁(五钱) 

又 六月十八日,前方服十四帖,泄止,胃稍醒,脘中闷,舌苔滑,周身痹痛,六脉弦细而沉,先与和中,治痹在后。

桂枝(三钱) 防己(三钱) 益智仁(钱半) 藿香梗(三钱) 杏仁(三钱) 苡仁(五钱) 姜半夏(五钱) 白蔻仁(二钱) 广皮(三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以上医案引自《吴鞠通医案》)

10.汤(六岁)

泄泻腹痛,呕恶头汗,在冲年总属脾胃气馁,从经旨后泄腹痛例。拟建中渗湿方。

焦白术(一钱五分) 炒扁豆(三钱) 茯苓(三钱) 苡仁(二钱) 木瓜(一钱) 泽泻(一钱) 南楂炭(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以上医案引自《也是山人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