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脾阴虚
2025年09月26日
三、脾阴虚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藏真濡于脾”,濡者,濡润也,指出了脾脏以滋养、滋润脏腑为其主要功能的生理特点。《素问·玉机真脏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认为由胃输精气于脾,脾气升精,而后散精气归于肺,最后随肺脏输布精气至四肢,以达到濡润脏腑组织的作用。《素问·示从容论》曰:“四支懈堕,此脾精之不行也。”认为四肢懈怠失用是由脾精不能行散所致。
总之,脾气虚为脾功能失调的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病理变化,主要以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为主,并伴有全身性气虚表现。脾阳虚常是脾气虚进一步发展的病理结果,亦可因过食生冷,或过服寒凉药物,直接损伤脾阳而成。脾阳虚常累及肾阳而成脾肾阳虚之候。脾阳虚不仅有脾气虚的表现,且常表现为温煦功能减退,寒从中生。脾气下陷或中气下陷、气虚下陷,多由脾气、脾阳不足,中气虚损,或久泄久利,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因而使脾气虚衰,功能减退,脾气升举无力,反而下陷,常为全身气虚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为气虚和气陷两种病理变化。脾不统血,多由脾气虚弱,统摄无权所致,其病机主要在于气不摄血,故临床表现除见脾气虚或脾阳虚征象外,还有各种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