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血 证
2025年09月26日
第十五节 血 证
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常见的有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统称为血证。现代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包括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有出血症状者,以及造血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血证的病因是感受外邪、忧思恼怒过度、饮食不节,及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之后等,其共同的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
本节着重讨论吐血、便血、齿衄、鼻衄从脾胃辨证论治。同一血证,可以由不同的脏腑病变而引起,应注意辨别。如吐血有病在胃及病在肝不同,便血有病在肠、在胃之分,齿衄有病在胃及在肾之别,鼻衄病变脏腑有的在肺、有的在胃、有的在肝。吐血、便血、齿衄、鼻衄属脾胃本脏腑及足阳明胃经络所系官窍病证。
饮酒过多、过食辛辣厚味,损伤脾胃,滋生湿热,热伤脉络,或脾胃虚衰,血失统摄,均可引起衄血、吐血。忧思恼怒过度,肝气郁结化火,肝火横逆犯胃则引起吐血。劳倦过度会导致脾气损伤,气虚不能摄血,以致血液外溢而形成衄血、吐血、便血。根据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定性胃热壅盛、胃肠湿热、脾虚不摄及脾阳虚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