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脾两虚

三、心脾两虚

【临床表现】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病因病机】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而失眠。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方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益气健脾;当归补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补心益脾,安神定志;木香行气健脾,使全方补而不滞。

【医案】

1.某(四二)

脉涩,不能充长肌肉,夜寐不适,脾营消索,无以灌溉故耳,当用归脾汤意温之。(脾营虚)

嫩黄 于术 茯神 远志 枣仁 当归 炙草 桂圆 新会皮

(以上医案引自《临证指南医案》)

2.潘(三五)

脉细面白,寤不成寐,归脾汤主之。

嫩黄(三钱) 焦于术(二钱) 远志(五分) 当归(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 枣仁(三钱) 茯神(二钱) 龙眼肉(三钱) 

(以上医案引自《也是山人医案》)

3.李土材治张同初

善怒善郁,且应酬繁剧,膈中痛甚,夜不成寐。医用菖蒲、枳、朴、木香、豆蔻,殊不知此症属虚,虚则浊阴不降,神气失守,故痛且寤也。遂以归脾汤,倍用人参、当归,不十剂而胸次快然,安寝(《医通》。

4.孙文垣治潘景宇内人

后半夜不眠(肝火浮入包络),两太阳及眉棱骨痛(肝火上逆支络)。面黄肌瘦,大便溏,稍劳则体热,四肢无力(皆肝阳盛而脾阴虚),其脉左寸洪滑(肝脉上溢),自春至秋皆然。此由脾虚,肝心二经火盛然也(当云肝盛脾虚)。先用四君子、酒连、柴胡、扁豆、泽泻、滑石调理,夜与钱仲阳安神丸,灯心汤下,服八日得睡,两太阳亦不痛(黄连之功居多)。继用六君子黄芪、秦艽、柴胡、泽泻、当归、白芍、黄柏,全安。

(以上医案引自《续名医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