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水 肿
2025年09月26日
第九节 水 肿
水肿是指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障碍等疾病出现的水肿,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人体水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有赖于脾气的升化转输,肺气的宣降通调,心气的推动,肾气的蒸化开合。这些脏腑功能正常,则三焦发挥决渎作用,膀胱气化畅行,小便通利,可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反之,若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水湿浸渍,疮毒浸淫,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导致上述脏腑功能失调,三焦决渎失司,膀胱气化不利,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即可发为水肿。基本病机是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
本节主要讨论从脾胃辨证论治本病。水肿的病位在肺、脾、肾三脏,属脾与其他脏腑病证。
脾喜燥而恶湿,若久居湿地,水湿之气内侵;或平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使脾为湿所困,而失其运化之职,致水湿停聚不行,潴留体内;或湿热内侵,湿郁化热,使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三焦为之壅滞,水道不通;或劳倦过度,久病伤脾,脾气受损,运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均可引起水肿。根据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定性湿邪伤脾、脾胃湿热、脾虚不运、脾阳虚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