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心 悸

第十六节 心 悸

心悸是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时作时止,不发时如常人,病情较轻者为惊悸;若终日悸动,稍劳尤甚,全身情况差,病情较重者为怔忡。怔忡多伴惊悸,惊悸日久不愈者亦可转为怔冲。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凡以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心悸病因病机为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或由惊恐恼怒,动摇心神,致心神不宁而为惊悸。因久病体虚,劳累过度,耗伤气血,心神失养,若虚极邪盛,无惊自悸,悸动不已,则成为怔仲。

本节主要讨论心悸从脾辨证论治。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相关。属脾与其他脏腑病证。

饮食劳倦、嗜食膏粱厚味,伤脾滋生痰浊,痰火扰心而致心悸。劳倦太过伤脾,引起生化之源不足,而致心血虚少,心失所养,而发为心悸。根据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定性脾失健运、心脾两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