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性——课堂教学反馈时间上的要求

一、及时性——课堂教学反馈时间上的要求

与整个教学过程相比,课堂教学的45分钟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反馈必须及时。一方面,教师要不断积累经验,养成能及时捕捉反馈信息的习惯;再一方面,要训练学生反馈和接受反馈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同时能从教师的评价中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及时性要求还包括教师具备过滤有用信息和“教学噪音”、分辨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教学发展的、能代表整体状态的信息就是重要的有用信息;与教学发展有关但只是代表个别状态的信息相对于整个班级来说是次要信息;不符合教学目的,无利于教学发展的信息就是“教学噪音”。教师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凭自己的经验直接判断学生的状态,迅速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调节和控制,这是衡量教师实际课堂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及时性要求也包括教师能转换反馈信息,寻找表面信息的内涵,作出科学的评价。就课堂教学来说,来自学生的信息往往是某一教学阶段的“结果反馈”,这种结果可能有多种原因,能否迅速确定真正的原因将直接影响教学调节的有效性。例如,讲述高一教材中的氧化还原概念后,让学生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标电子转移,发现多数学生没有掌握,是因为教学设计中把所有概念同步到位造成无法落实知识点呢,还是初中氧化还原知识学习中存在着缺陷呢,还是学生因环境之故没有认真听讲呢……只有在确定真实的原因后,才能科学地评价教学过程,有效地调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