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外国课程教材必须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不从之

五、学习外国课程教材必须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不从之

在这方面,我们有沉痛的教训。建国前,我国中学化学课本爱国主义教育较强,联系实际(包括重工业、轻工业和日常生活等)也较重视。建国初期,从苏联引进翻译本(名曰编译本,实际上是翻译本),并曾订立自然科学课本以苏联最新课本为蓝本的方针。原苏联以重工业为主,因而课本强调联系重工业,而不注意联系轻工业及联系生活,同时十分强调牢固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因而在很长时期中,我国的中学化学课本不仅强调使学生牢固地、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联系轻工业和日常生活较弱。粉碎“四人帮”后,看了60年代的一些外国(特别是美国)中学化学课本,感到他们的理论提高甚多,而不了解美英等国编写了理论程度甚高而元素化合物甚少的课本后,由于立刻发现学生不能接受这些理论,又采取“回摆”(swing back)的办法,即减少及降低理论,增加元素化合物。然而在60年代未提高理论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却在70年代提高了理论,我国恰恰也是这样做。另外,当时只考虑“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内容”,而未能很好地考虑“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编订大纲、编写课本,思想上片面性甚大。事实上,外国大纲和课本的实施情况究竟怎样,是我们必须调查或了解的内容。如对当时美国一度使用面最广的《现代化学》(Modern Chemistry),我们是经常参考和提及的。有一次,使用该课本进行教学的美国最好的中学之一Bronx中学化学教师来我国北京旅游,我们与她们座谈,结果发现她们删去该课本很多较深的理论而不教。这件事给我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不能只看书面,而是要了解实际情况。对外国课本的实际选用情况、实际教学情况,一定要作深入的调查。现在,有人又提出“外国课本先搬过来再说”,令人十分感慨,担心重蹈过去的覆辙。另一方面,我们对有的东西(如科学方法,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素养)应早些学习而未学习,这也是十分遗憾的事。学习外国经验,除了结合我国实际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之外,还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这个集子中有一篇总结了二、三十个发展中国家化学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它们的某些情况与我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由此,我们实有研究与借鉴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