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说明
酚类污染物是我国水体中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学生虽然学习了苯酚的有关知识,但对酚类物质的污染了解甚少,而学科知识向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转化,使我们现有的书本知识显得不够丰富,时代性不强。基于对课程内容变化的理解,想通过此类专题课,探索学科知识的应用途径和讲授方法,渗透学科综合的理念,形成我们对有关这类课程的教学模式。
本节课设计力求突出两个特色:一是要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推测新的未知,逐步学会使用演绎论证和假说的科学方法。而这种方法恰是现代科学的主流方法。通过苯酚,类推酚类,然后验证;通过酚类的性质,类推可能的治疗方法,实验验证。其中既有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又有方法的培养,体现学生求知的过程,而不是老师给的现成结论。二是利用多种媒体的交互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信息多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