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是伴随着创新活动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人脑的一种综合思维,是思维素质、思维心理、思维形式、思维环境和思维效果的系统综合反映,是创新活动的核心因素。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化学活动课如何挖掘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创新思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和探究—发现过程中闪现创新智慧的火花呢?

课题组提出“不惟书本,不惟教师,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教学原则。教师应当借助典型的化学活动来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宏观地把握大纲、教材的整体,作出不同年级将通过哪些典型化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创新思维训练的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实施;二是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活动设计,提出实施方案,以提高其创新思维的能力;三是开展典型综合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实验。例如,一学生在水质检测和环保活动中,没有按照老师提出的化工企业污水一般经过处理后排放的单一思路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而是大胆地、具有创新地提出了氮肥厂附近肥土综合利用的设想。在活动课中,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绘声绘色的知识讲解、富有启发性的分析提问,让学生进行探讨和实验。教师巧妙地运用观察、思维、联想、组合、类比、对比、顾名思义、逻辑推理、发散思维等法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运用、会发现事物的特点、缺点等;利用讲座、辅导等教给学生发明创新的基本方法、课题的选择和论文的写法;将创新精神在化学教学中不断地渗透,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通过设计教案,层层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诱导他们研讨探究;指导学生利用精密pH试纸测定降雨时头雨、雨中、末雨的pH和浊度、臭度,引导学生分析空气污染情况,分析雨后空气更清新的原因。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指导,在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和分析检测报告的基础上,学生对现有江、河水质检测的方法进行改进实验,提出修正意见;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实验仪器、实验装置,增加实验的对比性、系统性,减少实验的次数和步骤,实验的直观性、科技性均得到增强。例如,一同学通过分析一些同学的水质检测报告,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翔实的数据资料,提出了沱江河某段水域检测数据硬度为3.68°的质疑。活动课培养了学生在观察、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作、制作、实验及动手动脑等方面的创新思维方法。活动课既开阔了学生眼界,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