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活动是高中化学活动课的重要组织形式

(二)探究式活动是高中化学活动课的重要组织形式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它的一个着眼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记忆与理解,主要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要帮助他们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即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并重视实践问题解决的一种主动积极学习的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在高中化学活动课的开设中,我们重点开展了以化学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探究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切实的落脚点。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强调师生在交互的过程中共同来建构课程内容,来完成化学活动课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课程的主要目的不是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在高中化学活动课中,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和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为了某一个主题主动地去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且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学生的实践,特别是社会性的实践,在实施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化学活动课并不排斥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也不排斥其他类型的课程。相反,十分注重以其他课程(化学基础学科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学习为基础,进而提供并且扩展学生多元学习的经验,激活学生在其他化学学习中的知识贮存。因此不同年级、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在化学探究活动中,在内容、形式和深度上是有差异、分层次的,但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化学探究活动。

化学活动课程是以学生从事化学活动的动机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在活动课中学生是中心,学生通过在化学活动中所得到的直接和间接经验来学习。在高中化学活动课教学中,应该顺应学生本能,以学生的兴趣和当前的需要来组织活动。在化学活动课中要充分体现活动课教学的开放性、综合性、主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原则。

高中化学活动课的设计和组织,无论是以化学学科知识还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来建构活动课程体系,均应努力做到促使学生理解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建立并运用学习策略,以形成各种形象和观念。教师要切实落实学生的有效的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适量的课内和课外化学活动来体验、运用、扩展所学得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地说,化学活动课的教学过程的组织应该是:在化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合乎需要,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提出学习的目的,也就是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际活动来完成设计,学生在设计和活动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探究问题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讨论、总结、自我评价等检验活动的结果,进行成绩评定。一是以小组合作研究学习为主要形式,并且做到个体研究、小组研究、班集体探讨相结合。学习中的人际互动更加积极。二是有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现场观察、体验学习、问题讨论、资料查阅等方法。这些已成为学生主要的方法。同以往的学习方式相比,这种学习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在社会性、实践性方面尤其引人注目。

在活动课的开设上可采用讲座(化学史、当前最新化学发展状况、化学与生活、环境保护等)、参观、调查、探索性科技实验、化学知识竞赛、小论文撰写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等形式进行。例如,在化学活动课中指导学生进行江、河水质检测,开展“拯救母亲河”行动;用讲座、参观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化学工艺和环保知识的理解,用水样采集和检测等活动拓宽和巩固学生知识,用撰写小论文和进行科技制作的方法给学生提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提高的机会,用鼓励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或倡议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还可结合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化学魔术表演,“旧坐垫(植物茎叶编制的)的换新”、“加碘盐的检验”等科技实验以及化学小报评比、学生小论文演讲及制作酸碱指示剂等探索实验。化学活动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遵循认知规律,遵循化学教学大纲而又不拘泥于化学教学大纲,遵循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教材的知识体系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系。要把活动课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有固定的课时安排和具体计划。要与化学课外活动相结合,鼓励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进行科技活动,拓宽知识面。要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