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念要新

一、观念要新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高考试题内容和形式的每次变化都源于对人才要求的改变。十年浩劫期间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人才严重缺乏,因此恢复高考之初,仍沿用“文革”前的科目设置办法,命题以“双基”为主,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随着拨乱反正后教学秩序的正常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对人才的要求也逐年提高,高考命题由“双基”转向“智能并重”,逐步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评价依据也逐步从单一的知识量转移到知识的质量(知识及其应用)上,同时考试科目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主要从最初的7门削减到5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出现了综合化和整体化的趋势,一些边缘学科不断产生,环境、能源、材料等综合学科也相继出现,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个性化、多元化、高层次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开设了综合理科课程,着手培养综合型人才。我国高考对中学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实施,是在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二十几年的探索中孕育而生的,也是对科技高速发展的积极响应。为了使学生能适应“3+X”高考模式,特别是能使学生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化学教师必须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