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课堂教学反馈形式上的要求
2025年11月24日
三、活动性——课堂教学反馈形式上的要求
课堂教学反馈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和状态的一种评价,课堂上来自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一种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价值判断,为了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来自学生方面的评价的内涵,在安排反馈时要把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整个过程,在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活动中进行教学反馈。
在反馈活动中,必须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全面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反馈为目的的提问、讨论、练习、实验,主要关注的不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而是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调控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反馈活动中要引发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
反馈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主要包括尽快确定自己已经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哪些知识似懂非懂,及时把这些信息以特定的方式反馈给教师,通过教师的检测、评价及同学之间的交流,明白自己该(或不该)做什么,自觉地激发动机,自我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只有在反馈形式上体现活动性要求,才能使上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由于反馈活动与知识传授存在的差异,同知识讲授相比,反馈活动应减少对学生行为的控制,让学生尽可能把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便于教学调控。当然,反馈活动与知识传授不能完全割裂,反馈活动中也包含知识巩固和能力培养因素,整个知识传授过程中都穿插着反馈和评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