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1.2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学内容必须适应科学的当前发展和时代要求,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关注中小学教材内容的更新,他说:“看来,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当然,也不能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1]。用先进的化学知识来充实化学教育内容,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材料、能源、环境、航天、生命等当代人们关心的课题的渗透与融合,以此提高学生掌握现代化学科学知识的起点,强化知识的综合、整体功能,是化学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方向。

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国际互联网了解相关信息。在美国有一个网络计划“问科学家”就是专门针对中学生的,这个计划鼓励中学生将他们在学习中不懂的问题通过网络向科学家提出,有时可能得到若干个答案,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挑选和比较的机会,以达到理解。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电化教学手段在化学中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作用,增强了化学教学内容的生动性、直观性和真实感。如通过计算机屏幕的图形与动画让学生观察:在一杯清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固体,开始时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在不断运动,且速率越来越快,有的离子从固体中跑到溶液中去,有的离子从溶液中跑回到固体表面,且随着背景音乐的强弱变化,离子移动速率慢慢接近,直至相等,这是最直观的溶解与结晶平衡教学。值得研究的是在我国现有客观条件和教学模式的背景下,用什么样的观念来指导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是仍沿用接受式还是逐步推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需要具备哪些观念、知识和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等,是大家所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