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观、质量观要调整
2025年11月24日
一、人才观、质量观要调整
当今,就业难,找理想职业就更难。而就业的难易又与求业者的学历层次、就读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学业成绩(主要指分数)等因素紧密相连,致使中学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等多方面的压力。以致在不少中学化学教师的心目中,通常把听课认真、善于背诵记忆知识结论、会书面考试,视教材和老师讲的知识为绝对真理的学生为“好学生”;在各种考试中,学生考分高,认为教学质量就高。这种观念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是有失偏颇的。上述“人才”充其量是一种“继承性人才”,是“面向过去的人才”。上述质量观视学校层次的多样性、学生学习差异的多样性、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性等于不顾,用“分数”作为判断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忽视人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这是应试教育的质量观,有悖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希望。我们深知,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面向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人,育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这就要求教育、教学应使学生在批判意识的指导下,继承大纲、教材要求的以及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在继承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实践获得创新与发展。因此,中学化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应调整原来的人才观、质量观,舍去不合理的部分,充实符合时代精神的人才观、质量观的内核,把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树立现代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科技振兴所需要的人才,面向未来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