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授课要活

三、授课要活

尽管新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课堂教学仍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对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听课已经有了较强的目的性,希望从课堂上获取理解课文的思路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大量信息和有效方法,同时他们仍然是青少年,他们还希望课堂的组织形式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就会抛弃教师,甚至放弃相应学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驾驭好课堂,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包括组织教学、口头表达、应变和调控等在内的能力结构,从而能灵活地组织教学,有效地传授知识,巧妙地启迪思维。在对学生的评价依据由知识量转变为知识质量的今天,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要灵活组织和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内涵”到“外延”全方位地领会知识的要义,从而保证在一定问题情境中的正确运用。如关于酯化反应,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感知:(1)反应机理,即断键的一般方式;(2)反应类型,从广义的角度看酯化反应还属于取代反应;(3)酸和醇的种类,从物质的分类看酸可以是有机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从官能团的数目看可以是一元或多元酸和醇;(4)质量守恒,即“酸+醇→酯+水”的过程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如果学生明确了这些,那么2000年理科综合试题中的第11题和第27题的(1)、(2)小题,包括制备磷酸三丁醇酯的新情境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