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化与化学教育的普及性

二、中心化与化学教育的普及性

大家都知道,1997年美国化学会出版了“Chemistry Today and Tomorrow——The Central,Useful and Creative Science”[2],作者Ronald Breslow(R·布里斯罗)是美国化学会会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获美国1991年国家科学奖。本书的副题是: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书中记载:仅在1995年这一年中在世界范围内,化学家创造了100万种以上的新化合物,这个步伐还在加快。化学作为一门实用的科学,使化学材料在住房、家庭陈设品、人的穿着、改进食物供应、医疗保健、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以及在国防、运输、乃至在执法方面等作出的贡献,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化学以其自身的发展壮大的规律,极大地推动、渗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我国著名化学家唐敖庆、唐有祺曾说:“化学总管物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变化的学科,基于这个定义,我们说只要我们是生活在物质世界之中,化学的中心科学的地位实在是十分清楚的”[3]。美国克里普斯研究所医学院R勒纳教授说:“我的指导思想是化学是中心科学,在生物学和医学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化学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化学在所有学科中最重要,而只是表明它在科学中一种特殊关系与地位。化学的中心地位及其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所具有的化学知识以及一般公民所拥有的化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80年代以来,我们可以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主办的历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ICCE)的主题先后看出(化学教育与化学教学、化学教育与社会、扩大化学视野、化学与新时代、化学的优化、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化学在演变中、化学-通向未来的钥匙、化学-扩展边缘、化学与全球环境变化。在匈牙利召开的第16届ICCE会议主题是“健康人类与应用化学”)。化学科学的中心地位,化学与化学教育普及的范围与深度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美国化学会1989年11月在给国会送交的“白皮书”中提出对全民实行化学教育的实施方案。最近,笔者看到美国、加拿大各国“科学教育”国家标准,从幼儿园(K-4)直至中学12年级,学习13年后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科学素质,作了全面的描述。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分科学教学标准、科学教师的专业进修标准、科学教育的评估的标准、科学内容标准、科学教育大纲标准、科学教育系统标准等6个部分,并对其相互间联系作了详尽的阐明[4]。从普及性的单个意义层次上来讲,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是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如何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走向大众化的。让化学贴近生活,让公众感受到化学是现代教育的普及性所要求的,是全民教育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