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也在加快,在这个进程中,壮族文化也随着英译、泰译、越译等方式逐步走出国门,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熟知。目前,与壮族文化相关的翻译作品与对外宣传资料越来越多。在国外,翻译过壮族文化相关作品或用英文著作介绍过壮族的学者,主要有民族志译者贺大卫(David Holm)、白荷婷(Katherine Palmer Katekaup)、杰费里·巴洛(Jeffrey G Barlow)等,在国内主要有广西民族大学金丽、周艳鲜,百色学院韩家权、周秀苗、陆莲枝等的团队对壮族文化进行英译,总体来说,这些壮族文化外译作品都质量精良。而在外宣翻译资料方面,除了在一些官方网站上有部分零散的介绍外,大部分资料分布在壮族地区各地的博物馆和部分景区中。这些作品与相关资料是外国友人了解壮族的重要资料,在促进壮族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拜读前人的译著以及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对壮族民俗文化的翻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曾和团队成员赴壮族部分地区进行深入调研,进一步了解壮族民俗文化。在欣赏译者们译文的同时,也发现了译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于对壮族民俗文化以及翻译实践的兴趣,本着推介壮族民俗文化的目的,笔者撰写了本书,对壮族民俗文化的翻译情况做了细致的文献综述,也对壮族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情况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怀着对前人的敬意,对一些经典译例进行了赏析。针对壮族民俗文化翻译,本书提出应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反思过往译介与传播中的得失,通过中外译者合作与壮族文化外译的跨学科发展,结合文化旅游发展,构建壮族民俗文化的国际话语体系,传播壮族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本书由十四章构成,第一章主要对民俗文化与翻译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主要论述跨文化语境以及与壮族民俗文化翻译相关的译者、译者跨文化意识等问题,第三章主要论述的是翻译技巧在壮族民俗文化翻译中的运用,第四章至第十一章从花山文化、铜鼓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庆文化、人生礼俗文化、民间信仰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方面对壮族民俗文化翻译展开研究,从不同方面对部分译例进行了赏析,对于部分译例,提出了优化翻译的办法,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将壮族民俗文化翻译放到旅游业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去论述,探讨在旅游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壮族民俗文化翻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第十四章对壮族民俗文化翻译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笔者希望本书能够为对壮族民俗文化翻译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观点和资料。然而囿于作者学识不足以及翻译经验不够丰富等原因,书中的错漏在所难免,恳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作者
2020年夏
绪 论1
第一章 民俗文化与翻译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民俗文化翻译的定义3
第二节 民俗文化翻译的原则与标准6
第三节 民俗文化翻译的现有研究梳理9
第二章 跨文化语境与壮族民俗文化翻译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19
第二节 跨文化语境概述21
第三节 文化翻译观22
第四节 壮族民俗文化翻译中的译者24
第五节 译者的跨文化意识26
第三章 翻译技巧在壮族民俗文化翻译中的运用
第一节 语言层面29
第二节 文化层面33
第四章 花山文化
第一节 花山文化概述37
第二节 花山岩画的保护及其文化的传承39
第三节 花山文化研究现状概述45
第四节 花山文化翻译概况51
第五节 花山文化翻译与传播的重要意义52
目 录
CONTENTS
第六节 花山文化翻译译例评析54
第七节 花山文化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66
第八节 花山文化翻译与对外传播策略70
第五章 铜鼓文化
第一节 铜鼓文化概述73
第二节 活态铜鼓文化掠影76
第三节 铜鼓文化翻译概况80
第四节 铜鼓文化译例评析81
第五节 关于铜鼓文化的外宣与对外传播的几点思考93
第六章 饮食文化
第一节 饮食文化概述99
第二节 饮食文化翻译现状102
第三节 饮食文化翻译原则103
第四节 饮食文化翻译译例评析105
第七章 服饰文化
第一节 服饰文化概述113
第二节 服饰文化翻译现状114
第三节 服饰文化翻译译例评析116
第八章 节庆文化
第一节 节庆文化概述125
第二节 节庆文化翻译现状126
第三节 节庆文化翻译存在问题原因的剖析130
第四节 节庆文化翻译译例评析131
第九章 人生礼俗文化
第一节 人生礼俗文化概述141
第二节 人生礼俗文化翻译现状144
第三节 人生礼俗文化翻译译例评析145
第十章 民间信仰文化
第一节 民间信仰文化153
第二节 民间信仰文化翻译现状155
第三节 民间信仰文化译例分析156
第十一章 民间艺术文化
第一节 民间艺术文化163
第二节 民间艺术文化翻译现状167
第三节 民间艺术文化翻译译例评析170
第十二章 壮族民俗文化翻译与旅游业发展
第一节 文化与旅游185
第二节 壮族民俗文化与旅游186
第三节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机遇189
第四节 壮族民俗文化翻译与跨境旅游191
第十三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壮族民俗文化翻译
第一节 壮族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位优势195
第二节 壮族民俗文化“走出去”的契机与思路198
第三节 壮族民俗文化的外译与传播现状与困境202
第四节 壮族民俗文化外译与国际传播策略204
第十四章 壮族民俗文化翻译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国内外学者通力合作211
第二节 壮族文化外译的跨学科发展213
第三节 壮族文化外译在反思中前进215
参考文献219
后记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