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应加强翻译人才与传播人才的培养
2025年09月26日
(二) 地方高校应加强翻译人才与传播人才的培养
要想改变现状,仅有政府层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驻地高校作为地方的最高学府,肩负着服务地方、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地方民俗文化翻译的过程中,既了解当地民俗文化又精通外文的人才不多,驻地高校可以在培养人才下功夫。首先,国际通用的语言是英语,要想做好优秀文化的外宣翻译和对外传播,构建文化话语体系,首先应该考虑的语言是英语。其次,要使某种文化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其他官方语言非英语的国家所了解与接受,还要将该文化相关资料译为相应的语种。因此,要做好壮族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地方高校除了培养英语翻译人才,还要注重培养不同语种的翻译人才。培养外语类专业尤其是翻译专业的学生时,在教授必要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应把民俗文化知识潜移默化教给学生,共同探讨民俗文化语汇翻译,也可以设置一定的实践课时,科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壮族民俗文化资料的英译实践,高校还可开设类似《民俗文化翻译》等课程,让感兴趣的高校大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后,一起为地方民俗文化向世界推广助力。
同时,高校除了做相关的课程安排外,还可以与相关单位、机构合作,做好协同培养了解壮族民俗文化的专门翻译人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