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画的保护及其文化的传承

第二节 花山岩画的保护及其文化的传承

如前文所述,花山文化是以花山岩画为载体的文化现象,包括花山宗教、花山习俗、花山绘画、花山歌舞、花山体育、花山文学等方面。花山岩画之于花山文化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岩画都消失了,不存在了,那其所承载的花山文化也将黯然失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想必是不言自明的,因此保护花山岩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保护难度也非常大,在世界范围内目前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花山岩画的保护,不仅仅是地方的问题,而是已经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左江花山岩画有38个岩画点,除了宁明花山岩画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其他岩画点的岩画均于2014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棉江花山岩画在1963年就已列入)。1998年,以花山岩画为中心的花山风景区被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此外,花山岩画还是“十一五”至“十二五”国家重点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及崇左当地政府十分重视花山岩画保护工作,花山岩画保护已列入广西重点文化建设项目计划,并纳入年度政府业绩考核工作,由于花山岩画抢救性修复的难度非常大,因此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岩画进行保护性施工。自2005年始到2012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了花山岩画的保护工作,多年以来,该院先后赴花山岩画点进行了多次抢救性施工,尤其是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这为期一年的时间里,该院的工作人员在花山岩画点长期驻扎,岩画的抢救性修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花山岩画的抢救性修复工作远未就此停止,而是要更加重视,据广西民族报网2016年4月26日的报道,“历时5年的宁明花山岩画本体抢救性修复保护工程正式结束”[3] 。

当前保护花山岩画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受自然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岩画的岩体有剥离脱落的情况,除了岩体之外,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岩画颜料褪色、风化方面,由于千百年来的风吹日晒,颜料出现褪色,加上岩画表面有时会被有溶蚀力的物质溶解与侵蚀,以及岩画所在地区的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导致岩画表面出现一定程度的污损,这对于岩画的保护都造成了较大影响。所幸的是,政府等相关部门对花山岩画的保护十分重视,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部门组织了许多相关学科的专家,曾多次赴左江花山岩画景观各岩画点进行调查,并组织专家对有褪色、风化、溶蚀情况的岩画进行抢救。国家的重视和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的努力下,采取多种保护与抢救措施,使得左江河畔这颗璀璨的文化遗产明珠依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成为中外古代岩画中的瑰宝之一,最终于2016年7月15日顺利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遗产名录的空白。图4⁃3、4⁃4、4⁃5为花山岩画申遗之前相关工作人员所做的保护工作。

图4-3 图为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前,专家们赴花山岩画点进行调研(图片来自花山岩画申遗英文版宣传片)

以花山岩画申遗成功为时间节点,此后花山岩画的保护与开发进入了申遗时代,保护好花山岩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在后申遗时代,花山岩画的保护与开发及其文化的传承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相关专家的更多关注,围绕花山岩画保护与开发的相关课题与项目也在不断增多,专家学者们都在想方设法为花山岩画的保护与开发及文化的传承出谋划策,这对于花山岩画本身,无疑是有益的。

不过,当前关于花山岩画的保护与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保护的方式与手段均比较落后,由于岩画都是在悬崖峭壁上,保护与抢救的难度非常大,经费有限,且相关保护规章制度的制订也比较滞后。针对这样的情况,学者们提出了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如广西艺术学院的张晓翠学者认为,保护花山岩画及其文化传承可以有如下措施:优化地方政府保护左江花山岩画文化遗产的法规政策;鼓励与支持当地政府和单位、企业对左江花山岩画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推动左江花山岩画文化遗产与高校设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提升民众对左江花山岩画文化遗产的自觉保护意识;提升花山文化产品的艺术设计品质;健全完善花山岩画数据采集监测平台。[4]广西大学的学者覃思也从完善立法保护机构、区域整体性、生态旅游、智慧旅游等方面提出了对于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和开发策略。[5]崇左市人大常委会的农日东先生提出,要做好后申遗时代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与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做好统筹设计,建立健全《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2014—2030)》实施机制;精心谋划项目,着力推进岩画保护与开发若干重点工程建设;借助现代科技,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岩画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加强活态保护,促进左江花山岩画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丰富开发方式,努力推动左江花山岩画文化与崇左旅游深度融合发展。[6]从以上学者的研究来看,这些建议如能被采纳,能够较好地促进花山岩画的保护与开发。

除了岩画本身的保护之外,其所承载的花山文化的传承也十分重要。岩画上所绘的人物、图案、活动等是千年沉睡在悬崖峭壁上的难解之谜,是壮族先民生活与文化的缩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正是因为其神秘色彩,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岩画上的图案记录的是壮族先民的生活与文化,其中部分文化仍旧“活”在当地人的生活、歌舞表演、体育活动及仪式活动中,这种“存活”的方式,即为花山岩画的活态民俗文化,这是促进花山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花山文化的活态传承方面,存在规模较小、涉及面较窄等问题。

当前,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所在地——崇左市,在花山文化的活态传承方面做得较好。

首先,在学校方面,花山文化元素渗透于教学与校园建设中。在崇左市市辖区及其所管辖的县市各中小学、幼儿园,花山文化的传承得到了领导及教师们的重视,一些中小学的校园建设里都出现了花山岩画的身影(见图4⁃6、图4⁃7、图4⁃8),在美术课及一些文化课上,教师也普及了较多花山文化的相关内容;不止崇左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市的中小学及幼儿园也在课堂上介绍了花山文化,还有不少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旅游点去体验花山文化。此外,当地高校也十分注重花山文化的传承,比如崇左市内的高校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内就有不少校园景观包含花山岩画元素,如音乐厅的外墙上有花山岩画典型的蹲式人形(见图4⁃9),第一教学楼每个教室门的颜色均为赭红色,而赭红色正是花山岩画各种图案与符号所用的颜料颜色。除了教室门外,教室和各部门、学院办公室的门牌、张贴栏、宣传栏等,也均设计为赭红色,这是花山文化传承的外在表现。在学校师生的科研与学习中,也有较多的科研项目与花山文化相关,这都说明花山文化在当地的传承非常受到重视。

图4-6 图为崇左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校园景观中的花山岩画元素
(笔者摄于2019年5月28日)

图4-7 图为崇左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学生的花山岩画作品
(笔者摄于2019年5月28日)

图4-8 图为崇左市机关保育院教学楼楼梯间墙上的花山岩画元素(笔者摄于2020年5月18日)

图4-9 图为崇左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厅外墙上的花山岩画元素(笔者摄于2020年4月20日)

其次,除了学校方面,在崇左市的城市景观中,也有较多地方包含花山岩画元素,包括城市的路灯(见图4⁃10)、路牌、栅栏(见图4⁃11)、广告牌、灯箱等。此外,许多文化创意产品,比如酒店、餐饮店等内部装修以及商家提供的餐巾纸的包装上也出现了花山岩画的身影。还有一些文化创意小物件,如钥匙扣、文具、小礼品等。与此同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的地铁口、火车站等地方,也展示了花山岩画的巨幅宣传图片以及宣传视频。

除了在校园建设和城市景观中有较多花山文化元素之外,在崇左市,也有部分源于花山岩画的民俗文化。但值得一提的是,将花山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建设、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时候,要注意对花山文化保持虔敬的态度。因为花山文化是神圣的,画像中的人物是壮族的祖先,后人理应敬仰。这一点笔者在2020年11月采访被誉为花山岩画“百科全书”的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秋平时得到印证,朱所长表示,后人应该对花山岩画持尊重的态度,在将花山文化元素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时候,不应该在一些容易沾染污渍的地方增加花山岩画元素,如行车来往会溅起脏水的路边围栏和排放污染物的烟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