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境概述

第二节 跨文化语境概述

所谓语境,其实可以认为是语言的文化背景、历史传承、时空幻境、心理诉求以及情绪景象等。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可作为第一个提出“文化语境”相关概念的人。1923年,他将语境分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与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或语言性语境与社会性语境大类。从宏观角度来说,文化语境指的是关于语言交际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包括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这两方面;从微观角度来说,文化语境其实包罗万象,涉及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教育、哲学、文学、科技、价值观、社会思潮以及思维与行为方式等,几乎涉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那跨文化又与语境有何关联呢?跨文化指的是与本民族文化不同甚至是冲突的其他类型的文化、风俗或习惯,基于这些不同,能够以包容的态度来理解与接受其他不同类型的文化、风俗或习惯。跨文化语境主要指的是基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能够跨越不同民族文化的界限,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跨文化语境交流,以便于文化的交流。这样的交流,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从壮族方面来说,将壮族文化相关事象用语言描述出来,以供国内其他民族同胞阅读,则会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与交流。但本书所指的跨文化语境,并非指壮族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而是指壮族与国外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将壮族民俗文化译介出去,传播壮族民俗文化,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我国的本土文化,了解壮族文化,从而提升我国的语言文化价值。

在翻译中,要充分考虑跨文化语境的相关因素,并对这些差异予以考虑,重视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的各种差异。浙江大学许钧教授在其《翻译论》中曾提到“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而,翻译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在跨文化的宏观语境下,除了考虑到翻译源语文本语言本身的特点外,还要考虑双语的社会与文化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