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铜鼓文化的国际话语体系的建立仍需努力

(二) 我国铜鼓文化的国际话语体系的建立仍需努力

如前所述,越南在铜鼓文化的外宣与对外传播方面已经远远走在我国的前面,国外的各大重要网站,都有对越南铜鼓文化的介绍,包括维基百科上的词条编辑,也是由越南人完成的,从铜鼓文化的国际话语体系的建立来看,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法国后现代学者福柯说:“话语即权利。”他认为历史的塑造掌控于权力和知识的拥有者手中。就铜鼓文化的译介与对外传播而言,我们已经落后越南一步,站在外国人的角度来说,关于铜鼓文化信息的获取,多半来自越南。如此看来,越南比我国更早建立了铜鼓文化的国际话语体系,他们已经将自己国家的铜鼓文化在西方主流网站上进行了立体化的传播,有详尽的文字介绍,有视频,有图片,介绍页面的访问量还不低。除了在西方的主流网站上做介绍,越南还利用新媒体力量进行介绍,包括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等。

我国在铜鼓文化相关的国际话语体系构建方面,暂时还处于落后的地位,究其原因,大概有四个方面。第一,国际媒体市场基本被西方的一些传媒所掌控,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等四大通讯社是发展中国家获取其他国家相关信息的主要信息源,我国的媒体以及通讯社到目前为止,依然还没有产生一个世界级的媒体,更没有形成一个世界公认的独立话语体系,因此,不只是铜鼓文化,中国文化的外宣和对外传播,也面临重重困难,外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基本来自西方媒体,而掌握话语权的这些西方媒体,其对中国的报道多半是裹挟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当代中国国际形象的树立主要源于‘他塑’,而非‘自塑’”[25]。第二,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国的外宣风格多半都是宏大的叙事方式,没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如今是一个信息超载的时代,网民能够接收到的信息超载,其在网页和视频上的有效注意力时间(attention span)只有短短几秒,是没有时间去听别人讲大道理的,我国形象的塑造,要从宏大的“讲道理”式外宣转向“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语境中,表达自我,建立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我国新媒体形态在对外传播中的应用与渗透仍然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国际上的新媒体传播多半被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所垄断,我国的新媒体类型虽然众多,但能走好国际化道路的,目前还非常欠缺,但可喜的是抖音海外版(Tik Tok)正在探索如何走好国际化道路。截至2018年7月,抖音的全球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到2019年第一季度, Tik Tok的 75个语种产品已经覆盖全球超过 15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下载量已超过 10亿人次。这意味着“Tik Tok已成为我国企业推出的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和社交媒体平台”[26],这是好的一方面,但同时问题也在突显,2018年到2019年期间,Tik Tok平台上因可能存在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的内容以及涉及色情等原因,被印度尼西亚封禁,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处以570万美元罚款,被孟加拉国政府要求下架。第四,由于在我国网民们受到局域网限制,尽管我们有成熟的本土新媒体,但除了Tik Tok走出去进行了国际化道路的尝试外,其他的还尚未成气候。

总之,首先,我国还未能形成能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世界级媒体;其次,我国的外宣风格还在慢慢地从宏大宣传式向个体叙事、向讲好中国故事转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塑造中国形象;再次,我国新媒体的国际化道路已经开启,虽然遭遇了一些挫折,但经过调整,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最后,中国的新媒体国际化道路发展完善后,或许我们普通网民就可以在我们自己国家的新媒体上讲好中国普通人的故事,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