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壮锦艺术
2025年09月26日
(四) 壮锦艺术
壮锦是壮族妇女手工编织的工艺品,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锦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它萌芽于汉代,形成与唐宋,发展于明清[6],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锦壮文称为“mbaw laiz fax”,意为天纹之页,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壮锦的编织主要以棉线、麻线做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于制作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主要产地在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市、县。壮锦的传统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纹、回纹、水纹、云纹、花卉纹、动物纹等20多种。壮锦适合做被面、褥面、背包、挂包、围裙和台布等,也是壮族姑娘传统婚俗中不可缺少的嫁妆之一。但如今,壮锦却面临着传承的危机,培养壮锦艺人并不容易,通常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加上编织一幅壮锦作品需要较长时间,且利润微薄,好在国家与地方都比较重视对壮锦艺术的保护,也培育了一批壮锦传承人(见图11⁃5)来传承壮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11-5 壮锦与壮锦传承人李素英(左一)(笔者2019年11月23日摄于崇左市第四届广西世居民族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