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翻译的定义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也有学者认为,“民俗本身即一种文化”[2]。如绪论中所言,“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曾给“民俗文化”下定义,认为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都属于民俗文化的范围。
民俗文化翻译,归根到底,其本质也是翻译,离不开翻译的本质,因而,从大方向看来,是可以采用翻译的原则与标准的。要了解翻译的原则与标准,则要从翻译的定义说起。关于翻译的定义,不同的翻译学家有不同的定义,其中广为人知的有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其次还有英国爱丁堡大学历史学教授泰特勒(Alexander Tytler)给翻译下的定义“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而在我国,早在唐代,语言学家贾公彦在《义疏》中就说道:“译者,易也,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这里的“易”就是转换的意思,即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使双方能够相互理解。
综合各家之言,我们可以理解为,翻译主要指的是用另一种语言把源语翻译出来,使说两种不同语言的人能够相互理解,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原汁原味,又要能使目标语读者容易读懂译文,不至于因为过分“陌生化”而晦涩难懂,作为译者,则要把握好这个度。就民俗文化翻译而言,由于与民俗文化相关的文本有较多的文化负载词(culturally⁃loaded words),翻译起来并不容易,既要保留原来的民俗文化内涵,又要使读者读起来能明白、不累赘,既要传播中国文化,又要考虑到读者的接受度,这对译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细化到民俗文化翻译,学界并未有权威的定义,笔者阅读大量文献,也未发现有学者对此进行明确的定义,当前,许多与民俗文化翻译相关的高频被引论文也并未对民俗文化翻译下过定义,部分相关论文列表如下(见表1⁃1)。
表1-1 与民俗文化翻译相关的高频被引论文(被引次数截至2020年7月30日)
从前人的研究看来,对民俗文化翻译下定义的学者并不多,笔者经过长时间、多方面的语料收集,也未能找到较为明确的定义,但有学者曾对“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下定义:“the Chinese Folk Culture Loaded Words, which express the representative culture of the Chinese people, are characterized by material, psychological, behavioral and linguistic aspects, such as Chinese Folk Habits, Spiritual Events (like religious beliefs, ethics, folk art creation and Codes of Conduct).”[3]即“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表现的是中国较具代表性的文化,主要包括物质、心理、行为与语言等方面的词汇,比如中国民俗习惯、精神事件(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民俗艺术创造与行为准则等)”;其他较少学者提及何为“民俗文化翻译”,其中较多学者是直接研究民俗文化翻译的具体内容,对于民俗文化翻译有自己的见解,提出了较多的翻译策略,诸如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在异化、归化或异化与归化结合的翻译策略指导下,如何采用更细致的翻译技巧来对民俗文化词汇进行翻译。综合各位学者观点,笔者认为,民俗文化翻译主要指的是将与民族相关的特有风俗习尚等相关的词汇用外语翻译出来,以便更好地进行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般来说,民俗文化相关的词汇多半都蕴含着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另一种民族的读者不甚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的陌生词汇,将这些词汇进行准确的翻译,而又能使译文为目标语读者接受,这对于民族文化的对外推介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