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花山文化的文化创意产业运作模式,提高花山文化国际知名度

(四) 构建花山文化的文化创意产业运作模式,提高花山文化国际知名度

文化创意产品在当今社会很受欢迎,因此,加强花山文化的宣传力度,提升传播效果,应着力构建花山文化的文化创意产业运作模式。《广西文化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计划,该份计划中明确提到在花山岩画地区开发“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建立包含世界岩画博物馆、花山部落、土司饭店、洞廊歌圩等众多文化创意的花山岩画拓展带,并打造花山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编排以花山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大型文艺演出。与此同时,也要积极策划与推广各类有利于宣传花山文化的文艺活动与节庆活动,如花山文化艺术节、壮族“三月三”、骆越王节、霜降节、侬垌节、花炮节等,对相关活动资料进行外译,并积极进行宣传,吸引国内外观众来了解花山文化。此外,还要从花山文化没有抓住奥运会开幕式后的绝佳宣传时机的事件中吸取教训,牢牢把握花山岩画后申遗时代的宣传时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要求,积极做好花山文化的外宣翻译与对外宣传,形成持续性、规模性、大范围的传播力度,努力提高花山文化的国际知名度。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崇左市人民政府.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4.

[2] 谭先进.崇左文化博览[M].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 111.

[3] 崇左市民族宗教委.宁明花山岩画抢救修复保护工程竣工[EB/OL].(2016⁃04⁃26)[2020⁃01⁃04].http://www.gxmzb.net/content/2016⁃04/26/content_14277.htm.

[4] 张晓翠.后申遗时代左江花山岩画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4(6).

[5] 覃思.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J].绿色科技,2018(17).

[6] 农日东.后申遗时代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与开发[J].桂海论丛,2019,35(3).

[7] 唐华. 花山文化研究[C].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8] 覃圣敏. 骆越画魂——花山崖壁画之谜[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9] 杨炳忠,蓝锋杰,刘勇. 花山申遗论谭[C].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10] 谭先进. 崇左文化述要[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11] 笔者注:该书于2016年进行了修订,增加了较多内容,字数由原来的76万字增至248万字,成为崇左市的一本综合性文化辞书。修订版的书信息为:谭先进. 崇左文化博览[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

[12] 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中共宁明县委员会. 骆越根祖岩画花山——花山文化研究成果撷英[C].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

[13] 李富强.花山文化研究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7(5).

[14] 梁庭望.花山之谜——壮族守护神的虔诚赞歌[J].民族艺术,1986(2).

[15] 梁庭望.花山崖壁画——祭祀蛙神的圣地[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

[16] 梁庭望.花山崖壁画——壮族上古的形象历史[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2).

[17] 梁庭望,朱秋平.遗落崖壁间的壮族古骆越文明[J].中国文化遗产,2007(6).

[18] 梁庭望.花山崖壁画:古骆越文明的画卷[J].传承,2008(21).

[19] 潘其旭.花山崖壁画——图腾入社仪式的艺术再现和演化[J].民族艺术,1995(3).

[20] 黄桂秋.巫麽信仰:广西左江崖壁画新探[J].宗教与民族,2007(00).

[21] 黄桂秋.花山岩画反映壮族先民宇宙观与灵魂信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5(2):54⁃58.

[22] 廖杨,蒙丽.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以壮族花山文化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9(7).

[23] 董必凯,何卫东.广西花山岩画蕴涵的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现代传承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15(4).

[24] 覃乃昌,覃彩銮,郑超雄,等.左江流域文化考察与研究[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1).

[25] 刘继辉. 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文化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1.

[26] 张婷婷. 壮族文化旅游产业运作模式比较研究——以《印象·刘三姐》《走进花山》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27] 黄建清,胡衡生,韦倩虹.广西花山旅游文化开发研究[J].茂名学院学报,2007(4).

[28] 张利群,张逸.花山崖壁画的艺术人类学价值和意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2).

[29] 张利群.花山岩画人像造型的骆越根祖原型分析——“左江花山岩画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2).

[30] 张利群,张逸.花山岩画的骆越文化渊源探溯——“左江花山岩画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3).

[31] 张利群,张逸.花山岩画图像符号之“文”缘起发生意义探讨——“左江花山岩画研究”系列论文之三[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4).

[32] 张利群,张逸.花山岩画之“纹”与骆越“文身”关系辨析——“左江花山岩画研究”系列论文之四[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5).

[33] 张利群,张逸.花山岩画艺术形式特征及其形式意味探讨——“左江花山岩画研究”系列论文之五[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6).

[34] 张利群,张逸.花山岩画的“前艺术”特征及其艺术发生学意义——“左江花山岩画研究”系列论文之六[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1).

[35] 张利群,张逸.花山岩画图像叙事功能作用及价值意义——“左江花山岩画研究”系列论文之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2).

[36] 李萍.从左江花山壁画看壮族的审美追求与习俗文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5).

[37] 梁喜献,唐世斌,莫青凤,等.壮族花山文化在南宁市景观小品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12).

[38] 罗杜娟.花山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表达及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6).

[39] 黄海云.从泰国文化旅游发展经验看花山文化的整体打造[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8(4).

[40] 李萍.“一带一路”视阈下建构花山文化世界品牌的战略思考[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3).

[41] 邓英凤.花山岩画的对外译介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18(12).

[42] 黄小芬.“一带一路”背景下花山岩画走出去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35(6).

[43] 王建平,陶志红.简论花山文化及其后申遗时期的研究策略[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8(3).

[44] 隗金成. 当代中国民族自信研究[D]. 沈阳:辽宁大学,2017:36.

[45] 范宏贵. 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M].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46] 摘自广西崇左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编印的《发现山水崇左 圆梦别样桂林》旅游宣传册。

[47] 摘自花山岩画申遗英文版宣传片1分8秒处。

[48] 摘自《左江花山文化岩画文化景观》宣传画册的书名翻译。

[49] Guangxi China. Huashan Rock Art[EB/OL].(2019⁃10⁃24)[2020⁃01⁃30]. http://en.gxzf.gov.cn/2019⁃10/24/c_419921.htm.

[50] UNESCO. Zuojiang Huashan Rock Art Cultural Landscape [EB/OL].(2016⁃07⁃16)[2020⁃01⁃30]. http://whc.unesco.org/en/list/1508.

[51] 金丽. 壮族历史文化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426.

[52]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崇左市人民政府.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5.

[53]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崇左市人民政府.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5.

[54] 崇左市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崇左篇)[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5.

[55] Holm David. Killing a buffalo for the ancestors: a Zhuang cosmological text from Southwest China[M].DeKalb: Southeast Publications 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2003:6.

[56] 过伟.珠江流域原住稻作民族人文始祖论考[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57] 韩家权等.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5.

[58]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崇左市人民政府.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M].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0.

[59]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崇左市人民政府.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M].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0.

[60] 摘自崇左壮族博物馆。

[61] 摘自崇左壮族博物馆。

[62] 杨炳忠,蓝锋杰,刘勇. 花山申遗论谭[C].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63] 杨司桂.中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翻译——基于翻译伦理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2).